大頭兵,這個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其實那場戰爭中所死的每一名忠勇計程車兵,放到地方上去都是繼承軍事幹部。
太祖就說過,幹部的能力決定一切,基層組織者是否對這個王朝忠誠,那是統治者控制軍隊的最大仰仗。
可以換個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八里橋犧牲的那些所謂計程車兵,其實都足夠勝任繼承部隊的連排長,而且看他們對滿清的忠誠度,當個連排指導員都沒問題。
僧格林沁在八里橋斷送了三萬大清八旗精銳,那就好比後世軍隊一口氣被幹掉了三萬班長、排長、連長和指導員。
尼瑪啊,就算後世強大如美利堅,一口氣死三萬名軍隊班長你讓他試試,那就是國殤,整個軍隊的骨架會被徹底抽乾。
人才培養確實不易,並不是說軍事素養難培育,最難的是忠誠!在八里橋之戰中,英國隨軍記者曾記錄,戰爭中清軍騎兵盯著火炮和步槍的齊射,白死而不旋踵,往往是一千多騎兵殺到陣前就剩十幾名了。
可是這時候清軍也不選擇撤退,而是繼續進攻,如飛蛾撲火一樣撞入英軍陣地。這根本就不是一場戰爭,這更象是一個王朝最後殉道者的火刑場。
那些悲憤的清軍勇士,就是想用同歸於盡的方式來證明他們心中對大清國的忠誠,證明他們那個天朝上國的迷夢。
最快更新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