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1 / 4)

小說:逃離外企 作者:抵制日貨

前言

產生寫《逃離外企》這本書的想法,最早是在2003年的秋天,那時候我還在一家非常著名的世界500強跨國企業供職。

那時候我和陳寧合著的《最糟糕情況下的營銷》剛面市不久,該書的編輯丁睿娟女士………她也是吳曉波著名的暢銷書《大敗局》一書的責任編輯………鼓勵我能繼續從事寫作。我告訴她,很想把這麼多年來在外企供職的一些所見所聞寫一寫,她覺得很好。〃逃離外企〃這個書名忽然閃現在我的腦海,也幾乎是在那個時刻,我知道我終究是會〃逃離〃外企的。

2004年的夏天,我離開了外企。那之後,間或有些外企透過獵頭找過我,許諾的職位也大多以National開頭,然而我知道,我是不會再回去了。陳寧寫完《最糟糕情況下的營銷》一年多後升任總監,和我擔任這一職務的時間差不多,不過他依然是在外企,和我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外企不好嗎?這個問題讓我很難回答,如果是一個畢業生,就他個人的職業選擇來說,我認為著名的世界500強企業肯定是最佳的選擇,因為外企會讓你學會什麼是職業素養,什麼是規範,什麼是正確的工作方式。然而事物總有其兩面性,在你學會這些的同時,你也會失去很多。職業素養和規範會讓你變得職業,但同時讓你失去的是創造、創新和創業的夢想;而很多正確的工作方式到最後,也許培養出來的便是官僚和官樣文章。外企有時候甚至是一帖毒藥,當你在職的時候,你感覺彷彿什麼都有,而一旦離職,這些也同樣會離你而去。

我眼見了許許多多的人,從最早進入外企時的那種充滿著夢想與激動,到逐漸地碰到職業的天花板無法突破再到被歲月消磨了鬥志,最後變成在外企混日子。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外企是能培養不少人才,但是更多的人才卻被湮沒在那種程式化、缺乏創新與高度集權的管理體系中了。

我離開外企,是因為我相信中國本土經濟能夠崛起。儘管直到現在,本土企業的種種還是顯得那麼粗糙與簡單,但我相信,時間終會證明中國第一代的企業家做了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中國崛起是我們所處時代的一個大環境,幾乎在每個行業都與跨國巨頭不斷搏殺而成長的中國本土企業,正是這種崛起的一個個鮮活的例項。

我為我們的本土企業感動,也為我們的一個個企業家感動。正是他們,讓世界500強在中國遭遇到了全球市場前所未有過的頑強阻擊,而且我們有理由相信,最終的勝利將屬於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國的民營企業。

如果沒有他們,家用電器將全都是日本貨而不是TCL或者海爾;如果沒有他們,馬路上跑的將和泰國或者巴西一樣全是進口汽車;如果沒有他們,你買東西只能在家樂福、沃爾瑪而不是物美;如果沒有他們,你的孩子就只能吃亨氏而不是貝因美;如果沒有他們,將會是IBM收購我們的企業而不是聯想收購IBM……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將感受不到作為一箇中國人的尊嚴與價值。

最重要的是,如果沒有他們,我們都將因為不能為中國的經濟繁榮貢獻自己的智慧而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價值所在。也許我唱的是高調,然而,在我回到本土企業工作的這一年多時間裡,我感受最真切的是本土企業的進步速度、學習能力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他們現在比外企更擅長創新,更具有變革的勇氣,也充滿了在全球化時代大力開拓海外市場的慾望與勇氣。當然,他們也顯然比以前更加具有實力和競爭力,他們也比以前更樂意聘請出身於世界500強企業的經理人,樂意看到這些經理人為企業帶來的系統觀念、先進的管理技術和不同的文化與價值觀念。當然,他們也樂意出更高的薪水,為人才的競爭不惜代價。

虹橋門戶網。

第2節:前言(2)

本書中的主人公李白就是這樣一位在外企工作了多年以後回到民企工作的人。這個角色是很多人的角色融合。更確切的說,他代表了一代外企的經理人,〃他〃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人,接受過本土的高等教育,沒有留學背景,進入外企也許是出於偶然,但是在這個圈子裡一做就是很多年。我們會在最後看到,李白進入一箇中國本土的民企卻絕非偶然,因為他和現在很多離開外企進入本土企業的經理人一樣,看到了中國的未來,也看到自己職業生涯的未來。

在書中,我使用了虛擬的人物和虛擬的場景,所以,《逃離外企》雖然不是小說,但是它並非是實景和實際人物描寫,這點希望您在閱讀的時候注意。年代也做了處理,書中最後的時間,依照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