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網站一開始營業,就受到了世界各地媒體的關注。公關公司負責處理所有的媒體詢問,每天我要接受6個電臺採訪。我們上了《今日美國》《芝加哥論壇報》《洛衫機時報》《紐約郵報》《紐約時報》以及《邁阿密先驅報》,等等。同時還出現在《時代》《新聞週刊》等雜誌,以及所有的新聞或商業刊物上。我們也上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早間秀》、NBC的《今日》欄目(珍?賈茨基為我們做了專訪)、MSNBC①以及《福克斯新聞》上的特別報道。對我所做的現場電視採訪經由衛星訊號傳播到了全美各地(我本來還要參加《安德森?庫珀360度》訪談節目,而且連採訪前的30分鐘熱場都做完了——結果由於CNN無法找到能及時轉播這一訪談的衛星訊號而擱淺)。
這是我有生以來經歷過的最強大的媒體大轟炸。我到現在還保留著當時的採訪錄影帶,帶子裡有全美各地新聞頻道的播報片段。 。。
第十三章 利用媒體的力量(6)
假期時,我和馬特?巴格比一起去了俄亥俄州的阿克倫拜訪麗茲?克里,她跟我以前就認識,剛好住在那裡。當我們在當地一家購物中心逛街時,一支小攝製組突然擠到了我面前,問能不能對我做一個專訪。原來是CBS在克利夫蘭的地方電視臺聽說我來了,就急忙趕來找我。他們是怎麼知道的呢?因為前一天,《紐約郵報》刊登的一篇報道中提到,我要去觀看克利夫蘭騎士隊第二天晚上的比賽,而且還要坐在前排——於是他們就找上了我的公關公司。就在我們逛街的時候,電視臺當場對我進行了一段專訪。
生意開張的第一週,我們的網站就迎來了10萬名訪客——而我們花費的廣告開支是0。當然我們的確支付了萬美元給公關公司,但如果想透過打廣告達到現在這種大範圍的曝光率,我們所要投入的資金比起付給公關公司的費用,肯定要高出好幾十、幾百倍。而現在我們所得到的媒體報道,無異於在假期的黃金時段,一次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廣告宣傳。
這就是媒體的力量,不論是全國性的,還是地區性的。我們成功地推出了一家看似價值幾百萬美元的公司,從想出點子到開始實際運作,所花的時間不到6周,廣告宣傳投入為0,僅僅是利用了媒體的手段。
為什麼會引起媒體的熱烈關注?原因之一就是,人們都渴望聽到關於網際網路商務未來的好訊息。更準確的說法是:人們都熱切地盼望未來的商業世界一片光明。
那年6月,《創業家》雜誌刊登了一篇特別報道,題目是《科技如何重拾活力》。這篇報道主要列舉了多位創業家,他們在網際網路泡沫崩潰後的黑暗歲月裡,合力引發了報道中描述的“一波科技復活潮”。他們當中的一個人就是我。
在我讀過的所有關於我和我的公司的報道中,這一篇是我最欣賞的。我喜歡它,是因為這篇文章的主旨強勁有力——而且描述非常精準——從標題到內容都是如此。作者阿曼達?C。庫斯不但寫出了我們的成就,還講述了我們如何展開自己的事業,以及我們從這些經歷中得到的經驗和教訓,以供其他創業者參考和學習。“也許創辦的卡梅倫?約翰遜只是坐在自己的宿舍裡經營生意,但他正在促成一波科技復活潮。約翰遜有個重要的建議,‘你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研究。你最好了解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誰’。他還說,‘你必須知道每一個競爭對手的一切。’”她還描述道,我們這類人建立的公司並不是“在室內籃球場上大肆張揚”,或是“在昂貴的辦公大樓內舉辦的奢華派對”。事實上,我們的公司連辦公室都沒有。
她引用了我說的話:“網際網路讓你實現了創辦這類真正有價值的公司的夢想。我有一位網站設計師在印度,另一位在烏克蘭,還有一位在荷蘭。我的程式設計師在新罕布什爾州,而處理客戶服務的兩個人則在加利福尼亞州。”她還提到,我從來沒有見過我的那位合夥人及公司的共同締造者納特?特納。他住在得克薩斯州。
對於什麼使我與眾不同,或者我的生意為何如此成功,人們常常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接下來,我們要向大家介紹一位電腦奇才……”——這就是我最常聽到的介紹方式,但就像我在前面說過的,我根本不是什麼電腦高手,因此這種介紹實在是太離譜了。
在我和納特推出了之後,又有一本雜誌中的某篇報道稱我為“麥得斯式的人物”,那也不夠準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遠遠沒有達到完美的境界,我也沒有什麼魔杖或者神奇的法術。
成功跟“奇才”或者“麥得斯點金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