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崇禎下詔“親征”,其實無將可用,閣臣也無計可施,一紙空文而已。
在城頭上的太監們,到此時還要對守軍指手畫腳,不可一世,士兵均忿極。又無人給守城軍士送飯,吃飯須自己下城去買。城頭有西洋大炮,雖晝夜發炮,但守軍已暗與義軍通,火藥內不裝鉛丸,沒有殺傷力,如鳴禮炮。
三月十八日夜,太監曹化淳開啟彰義門,義軍蜂擁而入,北京城破!
十九日凌晨,天已放亮時,崇禎皇帝吊死在內宮後面的“萬歲山”。這裡,也叫做煤山,就是現在的景山。
大明帝國,亡於這一天。
這一天,原本不該到來。
經過張居正十年的苦心經營,大明帝國已端然可見覆蘇氣象:民富國強,庫藏充盈,吏治嚴謹,內外修明。
這是一個屬國遍佈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影響力達到東非的政治大國;
這是一個在對外貿易中獲取了世界白銀總量四分之一以上的經濟大國:
這是一個在“大航海時代”以澳門為樞紐全面介入了世界貿易的商業大國;
這是一個在歐洲工業化革命之前就形成了發達工業基地的紡織工業大國;
這是一個產生了方以智、李時珍、徐光啟、徐霞客、宋應星、湯顯祖、李贄、徐渭、董其昌等一批科學與文化巨人的文明大國;
——它完全有可能迎來一個輝煌的崛起。
但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恣意妄為,倒行逆施,近30年不理朝政,終致腐敗盛行,民不聊生,國勢如江河日下……
“明亡於萬曆”,自是千秋公論。
滿城喧聲不忍聞,這一天終於到來。
這個時刻,在煤山上能看到的景色,仍是紫禁城肅穆莊嚴的萬千屋脊。
若再把眼光放遠一點,在帝國遼闊的疆土之外,在遙遠的歐洲,近幾十年來正在發生一些似乎與帝國無關的事件。
800名哥薩克僱傭兵越過烏拉爾山,向西伯利亞進軍,開始了俄羅斯向東擴張的第一步;
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頒佈了“格里高利曆”,即今天全世界普遍使用的“公曆”;
英國頒佈並實施了世界上首部專利法令;
尼德蘭北方七省經協商,統一為荷蘭共和國,成為新崛起的世界“商業王國”,開始海外探險與開拓殖民地;
英國擊敗西班牙著名的“無敵艦隊”,開始成為新的海上霸主,其海外殖民地擴張和殖民帝國的創立指日可待;
義大利天文學家布魯諾因信奉哥白尼學說,被羅馬宗教裁判所處以火刑;
義大利思想家康帕內拉寫出烏托邦著作《太陽城》,書中寫道:“這是個陽光明媚的美麗地方。在這裡,沒有富人,也沒有窮人,財富屬於每一個人。”
而大明帝國的太陽,就在這個時候隕落了……
360多年後,當我們讀完這一頁故事時,可能會有所思。
——有所思,那就很好。
(全文完)
更多精彩,更多好書,盡在霸氣 書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