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死者的背景記錄可查,他是第一次來到德國。
女死者在兩年前曾經來過德國,但她是從丹麥乘機到達柏林,待了不到一週就從柏林搭機轉去了法國。沒有她曾經到過海德堡市的記錄可查。
綜合考量,二人在海德堡市,除了那位女死者於7點一刻主動透露過行蹤的“男朋友”,此人很可能也是美國到來的旅客,此外在本地沒有其他認識的人,且知道他們的行蹤。好巧不巧,從目前已知三人的關係來看,這位“男朋友”有明確的殺人動機。如果這真的是一起兇殺案的話。
二人是猝死,有毒殺的可能,但現場經法醫鑑定沒有******的痕跡。具體二人的死因還需要經過法醫的進一步解剖鑑定。假如真的是毒殺,並且是這位“男朋友”因發現了二人姦情所為,這應該是一場蓄謀已久的謀殺,不可能是臨時起意。
這裡又有一處疑點。從女死者今晨發給這位“男朋友”的幾則短訊來看,她的到來是個“驚喜”。那麼“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謀殺”又不成立了。但如果二人相處已久,這女人又平日就喜歡營造類似的驚喜,那麼對他來說這就是一場可以預知的驚喜。
還是不成立。
第一,即使他可以預知她會營造這樣一場“驚喜”,在他即將結束來此的行程返回美國之前,她突然到來,然後一同返回。但她具體的到達時間卻無法準確預估。
第二,他可以猜到她會直接先與他下榻同一酒店,但也無法在此之前得知她會具體住進酒店的哪個房間。
第三,既然是為了給他營造一場“驚喜”,她居然會帶著男死者一同前來就更是無法預估。不過這第三條也有一種可能是,男死者與這位“男朋友”也是友人的關係。這樣就上演了一出兄弟之間夾著女友更加危險的三角關係戲碼,這位“男朋友”在情感上更加擁有殺人動機。
第四,不是現場犯案,他更要提前佈置好。是針對設計謀殺女死者?還是早已計劃一箭雙鵰?或者更精密地計劃設計好,來一人殺一人,來一雙殺一雙?
第五,案發現場是在這人來人往的酒店。他只是一位登記入住的旅客。究竟是使用了什麼手法,可以提前佈置好這一切?
綜合五點,這有太多的不可控變數和場地限制,他怎麼可能做到?
不管怎麼說,在法醫沒有證實排除他殺的可能之前,他是目前唯一的嫌疑人。
稍後,他們查到了男死者用信用卡在機場計程車的消費記錄。
很快二位刑警聯絡上了那位計程車司機。據那計程車司機回憶,二人於6點左右乘坐計程車直接從法蘭克福機場來到賓館。一路綠燈通行無阻。男的帥氣、女的靚麗,二人儼然一副情投意合但依然處於曖昧期間小情侶的樣子。女子落落大方,但男子對女子有些拘謹,完全一副情場新手的樣子,似乎正小心翼翼地策劃著什麼。
“我打賭,這場旅行,是那青澀小帥哥精心策劃的一場異國告白。”計程車司機大笑著如是說。顯然對二人印象深刻。
“對了,他倆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要向我調查他們?不是走私販毒吧?相信我,他們是接受過良好教育為人善心上流社會的先生、小姐,不可能去做這種事情。他們可是大方地給了我不少小費呢,哈哈!”
“二人於今日下午1點一刻發現死於皇冠酒店房間內,目前不排除他殺的可能。”
司機一聽,頓時一愣,然後雙手在胸前畫著十字念念禱告起來。二位刑警離開。
他們已經從這位司機口中獲得了又一條重要線索。有的時候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觀察更加犀利。這位四十好幾身為過來人的計程車司機既然看出死者二人當時還處在小心謹慎的階段,那麼二人很可能真的還沒有捅破那一層窗戶紙。說白了,二人在賓館猝死時很可能是第一次發生實際親密關係。
這樣一來,“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謀殺”幾乎可以徹底推翻,因為,除非是這位司機看走了眼,不然就沒有了作案動機。兩位刑警面面相覷。
然而,只要還沒有排除他殺的可能,他依然是目前唯一的嫌疑人。
兩位刑警很快對這位“男朋友”展開了初步的背景調查。
透過他的手機號,是德國本地運營商o2所屬號碼,有o2運營商配合調查,他們得到了他的基本資料。
秦楚河,中國籍,18歲。用魯普萊希特…卡爾大學的學生證和護照申請號碼。
有了他的姓名和護照號,他們輕易在前臺的配合下查到了他就住在酒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