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4 / 5)

著蔣介石和國民政府的傾覆。蔣似

乎沒有能力扭轉這一崩壞的過程。改革軍隊的所有嘗試——如史迪威將軍沮

喪地認識到的那樣——都很快在國內政治的淺灘上擱淺。例如,相對於可利

用的資源,這支軍隊太龐大了,不會有戰鬥力;但裁軍的建議也是不可行的,

因為地方指揮官們反對,他們如果失去他們的軍隊,他們也將失去他們的權

力。蔣對政府的行政控制也過於無力,以致不容許作必要的改革。舉例來說,

他曾反覆下令,徵兵制度應更人道一些。然而,由於這個制度為地方士紳和

腐敗官員所支配,政府對這些人控制不了,或無法對他們執行紀律,徵兵制

度造成的恐怖依然存在。

③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中國未完成的革命》,第 311 頁;高思致國務院:《一 箇中國新聞記者的 1943

年 5 月湖北戰役後鄂西湖區見聞》,第 1 頁。

① 沃倫?I。科恩:《誰在湖南與日軍作戰?關於中國作戰成就的若干看法》,《亞洲研究雜誌》第 27 卷第

1 期(1967 年 11 月),第 111—115 頁;多恩:《中日戰爭,1937—1941 年》,第 321—322 頁;愛潑斯

坦:《中國未完成的革命》,第 312 頁;李一葉:《中國人民怎樣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第 66 頁。

② 《史迪威檔案》,第 157、177、316—319 頁。

通貨膨脹災難

由一號作戰暴露出來的國民黨政府和軍隊的虛弱,是長期複雜的惡化過

程的頂點。引起這一過程的原因很多,而以通貨膨脹為最。像白血病患者的

血液一樣,國民政府的貶值通貨流遍全國,使整個機體——軍隊、政府、經

濟和社會普遍虛弱。起初通貨膨脹率比較緩和。在戰爭的頭一年,價格上升

約 40%。從 1941 年下半年到 1944 年,物價每年翻一番以上。此後,增長率

又急劇上升。①

通貨膨脹的基本起因是金融性的。那就是政府通常向四家政府銀行借

款,這四家銀行大量印重新整理鈔票以滿足這種需要,使通貨數量大為膨脹。開

戰以後,政府支出立即增加。在頭兩年,政府花費大量款項在內地重新安置

和發展工業。龐大的款項被用於在中國西部建築新的公路和鐵路,並修至印

度支那和貫穿緬甸。在這兩年期間,政府的年支出增長 33%,而它的歲入下

降了 63%。戰前,大宗歲入來自商業和都市的經濟部門——關稅、鹽稅和商

品稅約佔 80%。當日本人蹂躪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時,這些稅收來源大量喪

失。政府戰時支出的約 75%靠印製新紙幣來彌補(見第 10 表)。

表 10 按戰前價格計算的紙幣發行值,1937—1945 年

(總額和價值以 100 萬元為單位)

期末

政府銀行紙幣發行總額 平均價格指數 按戰前紙幣摺合的發行值

1937 年 7 月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年 8 月

1945 年 12 月

1455

2305

4287

7867

15133

34360

75379

189461

556907

1031932

1.04

1.76

3.23

7.24

19.77

66.2

228

755

2647

2491

1390

1310

1325

1085

765

520

330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