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1 / 4)

小說:鏖兵西北 作者:標點

三路大軍,擺開陣勢,很快進入寧夏境內,如同江河行地,風捲殘雲,其勢銳不可當。

9月中旬,第19兵團突破敵人第1道防線,很快進逼敵人的第2道防線中衛和中寧兩大重鎮。這時,郭南浦老人便帶了幾個精明幹練的工作人員,離開大軍,先一步前往中衛和銀川,去做馬鴻逵和馬鴻賓的工作,爭取寧夏和平解放。

寧夏的馬家軍,主要有兩支部隊。一支是馬鴻逵的兒子馬教靜為司令的寧夏兵團,統轄4個軍:馬光宗第11軍,盧忠良第128軍,馬全良賀蘭軍,馬敦厚騎兵第10軍,馬敦靜是整個寧馬的總指揮。另一支是馬鴻賓的兒子馬(忄享)靖為軍長的第用軍。

馬鴻逵同馬步芳一樣,都是頑固透頂的死硬分子。他是甘肅省臨夏縣人。他的祖父馬千齡早年是個跑買賣的,後來得了一大筆橫財,便不再出遠門跑買賣,前後娶了4房妻室,窩在家裡享清福。他的父親馬福祥在清朝光緒26年承襲了戰死在沙場的、同父異母兄長馬福祿的官職,在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慈禧太后倉皇向西安逃跑途中,因護駕有功,被慈禧太后封為將軍,官至寧夏護軍使,共有5個妻妾。馬鴻逵是馬福祥的長房長子,從小就是個頑皮的壞傢伙,不學文、不習武,吃喝嫖賭,10多歲就成了窯子裡的常客。馬福祥一心望子成龍,沒想到養了馬鴻逵這麼一個不學無術的東西,便在後院裡栽了一根榆木拴馬樁,在拴馬樁旁擺了一張桌子,桌1:

放著文房四寶,每日用一條9尺長的鐵鏈子將馬鴻逵拴在拴馬樁*,令其讀書。山水易移,人性難改,馬鴻逵在拴馬樁旁度過了300多日,但仍不學好,惡習難改。馬福祥對他曾一度失卻了信心,走門子將他送入袁世凱的總統府做侍從武官。在軍閥混戰的年代,他也慢慢地拉起了隊伍,開始了他的生涯。

到了本世紀30年代初,馬鴻逵已有幾個旅上萬人的軍隊了。1932年7月,蔣介石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馬鴻逵的第15路軍總指揮部由許昌進到信陽,以其第35師第3旅佈防於武勝關、雞公山一帶,第2旅向羅山、光山、宣化店及潑皮河進犯,帶著血淋淋的屠刀,為蔣介石拼死賣力。

1932年10月,紅4方面軍主力向平漢路以西轉移,馬鴻逵派部堵截、追擊,充當急先鋒。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馬鴻逵以阻遏陝甘寧邊區的發展為己任,向蔣介石自告奮勇,蔣介石亦飛抵寧夏,親自部署堵截與追擊。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於會寧,馬鴻逵即向蔣介石折呈《剿共意見書》,提出“先剿陝北,再剿其他”。並建議蔣介石要張學良嚴督各路軍隊同時猛攻;令陳誠所部向三邊(安邊縣、靖邊縣、定邊縣)椎進。

西安事變的發生,使蔣介石、馬鴻逵圍攻紅軍的企圖未能得逞。馬鴻逵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初則觀望,遲遲不肯表明態度;及至料到蔣介石有被釋放的可能,即通電討伐張(學良)、楊(虎城),並分別致電大罵了張、楊二將軍,向蔣介石討好表忠。

此事頗得蔣介石的歡心。於是,1937年2月,以陸軍第168師的正式番號改換了新編第7師的番號,另給馬鴻逵增編了1個獨立旅。

抗戰開始,馬鴻逵升任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7集團軍總司令,馬鴻賓為副總司令兼第用軍軍長和綏西防守司令。此時,寧馬已有步騎8旅之眾,藉口防共,不肯出兵抗日,後來迫於形勢,不得不派兵虛晃一槍,裝出個抗日的樣子,好撈政治資本。

1940年3月,傅作義部襲擊內蒙古的五原,馬鴻逵假說他的部隊協助傅軍作戰有功,又編了個暫編第9軍的番號,趁機擴充勢力。

1942年,蔣介石第二次親赴寧夏,部署反共,馬鴻逵竭力主張反共重於抗戰,並陳述他多年封鎖陝甘寧邊區的功績,加之對蔣介石恭謹備至,視為再生之父,又以重禮收買蔣介石的左右。因而,到了1943年秋,蔣介石又給馬鴻逵增加了1個暫編第31師的番號,並任命馬鴻逵的次子馬教靜為第11軍軍長。

1945年8月,日軍宣佈投降,廣大人民歡欣鼓舞,笑逐顏開,而這位馬副長官卻終日憂鬱寡歡,直至秋涼還在賀蘭山避暑,不肯下山。

1946年7月,全面內戰爆發,一向儲存實力擁兵自重的馬鴻逵,突然不惜血本,派兵3萬,傾巢出動,侵犯三邊,援救榆林,出兵隴東,把戰火燃到了解放區。

1949年8月,解放大軍進入甘肅,指向蘭州,馬鴻逵末日已到,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