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帽山,直抵固原城下。
敵人一路潰逃,狼狽不堪,揹包、馬匹、傷兵、帳篷、鞍具、汽車、軍鍋、肩章符號……丟得洪地都是,烏七八糟,混亂不堪。
任山河之役,激戰6小時,殲敵5千餘人。馬鴻逵深恐解放軍直搗其空城銀川,忍痛放棄瓦亭、固原一線,不顧青海馬步芳部,星夜向寧夏逃竄,殘風亂雲似地敗退而去。
第16章
陣地戰,在當年楊家將大戰三關口的地方打響
任山河戰鬥和三關口戰鬥,是同時發生在兩個不同戰場上的陣地戰。
平涼解放後,寧夏馬鴻逵的盧忠良第128軍,撤至三關口一帶,企圖憑藉六盤山及三關口險要關隘,固守瓦亭,阻擋解放大軍的西進。
解放軍在半月之內,連戰連捷,長途追擊,西進數百里,解放了隴東大片土地,威懾青、寧二馬,敵人全線退縮,陷於一片混亂的局勢。青海馬步芳慌忙收縮主力部隊,加強蘭州外圍防禦,同時一再敦促寧夏馬鴻逵部第128軍在三關口一線,抗擊解放軍的西進,以贏得時間,部署蘭州戰役。但是,馬鴻逵識破了馬步芳的陰謀,除令盧忠良第128軍在三關口一線狙擊解放軍而外,也慌忙收縮寧夏境內的主力部隊,以保銀川的安全。三關口不僅是蘭州和銀川的一道險隘門戶,也是青馬與寧馬唯一的聯絡線,如果三關口失守,青、寧二馬之間的聯絡即被斬斷,蘭州和銀川也將面臨被解放大軍分割包抄的險境。
六盤山屬隴山山脈。這山脈南北走向,連綿起伏數百里。第一峻嶺六盤山,是這道山脈的主峰,山峰陡峭,地勢險要。六盤山拔地而起,聳立雲中,海拔2800多米。1935年秋,毛澤東率中央紅軍長征途經六盤山時,曾寫下了這樣一首壯麗的詩篇: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六盤山因此而名揚天下。
三關口位於六盤山東側,是西去蘭州,北至銀川的咽喉。兩面石峰突兀,懸崖絕壁如刀削斧砍,一條公路被兩山夾在當中,向下一道水,向上一線天,異常險要。傳說宋朝的時候,楊家將曾在三關口與少數民族軍隊發生過一場血戰。楊家將雖然能征善戰,兵精將良,人強馬壯,但由於長途奔勞,糧草不足,加上三關口一帶地勢複雜險要,連戰不利,鏖戰數十日,不僅戰勝不了對方的進攻,反而傷亡慘重,一籌莫展。最後,朝廷派來援兵,楊家將也摸清了三關口一帶的地形,才一舉擊退了對方的進攻,大勝回師。三關口北峰突兀的一尊巨石,據說就是當年楊家將發起反攻前的點將臺。如今,在當年楊家將大戰三關口的地方,解放軍與寧夏馬鴻逵的
軍隊又要發起一場血戰了。
寧馬騎兵第37團扼守三關口南山;第256師767團扼守北面太白山。穿三關口而過的一條公路盡被破壞,埋設了地雷。
敵人幻想在這裡嚴密設防,阻止解放軍乘勝前進。
馬步芳得知解放大軍直逼三關口,又驚又怕,慌忙將彭銘鼎連夜召來,共商軍機大事。
電力不足,燈光發黃,室內灰暗。馬步芳穿著一件寬大的睡袍,趿著一雙繡花拖鞋,心灰意冷地站在地毯上發愣。
彭銘鼎站在桌角邊,面對馬步芳說道:
“固關失利,隴東兵團開始戰略撤退,出於萬不得已。可是,馬教靜寧夏兵團也慌忙收縮兵力,拉出一副退守銀川的架勢。而隴南兵團的王治岐第119軍殘部,倉皇逃逸於禮縣山區;黃祖壎第91軍,周嘉彬第120軍,也各懷鬼胎,向挑河方向潰退。如此下去,大家都互不相顧,各自奔逃,儲存實力,西北局勢如何維繫?”
馬步芳無可奈何地唉嘆一聲,憂心忡忡地說:
“看來,只能退守蘭州,在蘭州組織決戰了。”
彭銘鼎搖唇鼓舌道:
“共軍進軍神速,若不利用三關口、瓦亭險要地形組織抗擊,便不會有時間組織蘭州決戰了。”
馬步芳一聽有理,當即決斷道:
“共軍已逼近三關口、瓦亭一帶,以我名義向寧夏兵團馬敦靜發電,口氣必須強硬!”
彭銘鼎隨口便說:
“也只能如此了。”
當天夜裡,馬步芳為保殘局,惶惶然調兵遣將,親自從蘭州向寧夏馬軍總指揮官馬敦靜致電:
瓦亭為目前寧青聯絡之最後生命線,扼守瓦亭對內對外可轉變局勢,否則青寧從此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