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他的amvp有爭議外,他的表現確實很出彩,尤其在籃板球上,一個人就幹掉了東部一整隊,這確實很了不起。
但是沒人知道,張在全明星之後對喬丹更怵了。
這混蛋在常規賽裡很少展露鋒芒,但是在那兩分鐘裡,張發現自己真的未必能打出喬丹那樣的表現,如果雙方調換個位置,他沒把握能一樣連拿8分,而且喬丹沒有太依賴身體,那8分裡有兩球是背身跳投,一個背轉身突破上籃,一個急停跳投,基本都是看起來不怎麼出彩,但卻易學難精的技術,實用性極高。
“這是無招勝有招嗎?”
張雖然佩服喬丹的關鍵球能力,但也不覺得自己應該學喬丹的打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他覺得自己的不足是:不夠堅決,想法太多。
他的進攻需要蓄力,所以不擅長第一步就完成殺傷。
這一點,張自己也在留意。
現在的他,第一步基本是先觀察,第二步才是真正發力進攻的階段,但同時依然在觀察。甚至到了第三步終結階段,他依然有餘光在觀察對手,一樣有可能選擇傳球。
“我是不是想得太多了?我要不要攻的更堅決一點?”
這是張現階段想的最多的一件事,他在進攻端想的那麼多,到底是好還是壞?如果攻的更堅決一些,會不會更好呢?
張越來越覺得自己的觀察環節太多,這樣肯定會減少他的衝擊力和殺傷力。
但是轉念一想,現在有任務在身邊限制著他,為了刷助攻,他必須這麼打才行。
“下個賽季,我一定不能再接這種任務了!”
張現在又後悔接了那幾個任務,他在現階段最合理的資料應該是35+8+5,而不是30+7+7。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打法確實吸粉,畢竟用資料來衡量球員能力的球迷太多,喬丹那兩分鐘的作用卻很容易就被遺忘,而張的資料在被人超過前將永遠存在。
這就像張伯倫總是比拉塞爾人氣高,雖然一說起冠軍大家都知道拉塞爾更牛逼,但是人們轉過頭還是會記得張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