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1 / 4)

小說:海信突圍 作者:賴賴

那一年是舊曆猴年,整個中國都在實行“孤注一擲”戰略的年頭。一首《春天的故事》的歌曲記錄了這段往事,此後的十幾年則足以證明中國得到了多麼驚人的回報。

那一年,國務院出臺“股份公司管理條例”和“有限責任公司管理條例”,開始出現了現代企業的遊戲規則。

那一年,國外家電企業開始紛紛進駐中國。比爾·蓋茨的軟體帝國落戶於北京新世紀飯店511房間。

那一年,美的在全國首先進行股份制改造,1993年11月成為全國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海爾制定了“先難後易”的出口戰略;科龍公司在德勝河南動工,河對岸的華寶空調已佔據中國空調行業半壁江山,科龍人按照習俗對著華寶的方向立起一座剪刀雕像,保佑自己有朝一日吃掉華寶,日後他們果然如願以償。

長虹彩電年產量在國內首家突破100萬臺,資本回報率為25%,到了2000年則下降為2%;金星已達到了近百萬臺的年產量,牡丹也達到了60萬臺左右的規模,而海信(青島電視機廠)只有20萬臺左右;康佳認識到,中國加入WTO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並對這一問題將要帶來的利弊作了專題研究,然而十年後它仍然無奈地宣佈鉅額虧損;聯想在分紅、分股權被明確地批下來之前,對35%的整體分紅比例,內部已作了大致劃分,股權激勵使柳傳志推出了中國第一臺486電腦。

張瑞敏在青島市人代會的小組發言中,講了自己建設海爾工業園區的設想。佔地800畝的海爾工業園很快建成,它面前的道路如今叫做太平洋大道。

……

許多彩電業的風雲人物將那一年銘記為進入市場經濟的開始:彩電高消費稅取消,國家放開定價權,長虹在業內率先降價;中國“復關”呼聲高漲,彷彿一“復關”,外國家電便會蜂擁而進,消費者持幣待購,彩電市場疲軟……

五十多家電視機定點生產廠家死了6家,虧損二十多家。“那真是一個最難捱的年頭,”許多年後周厚健感慨地敘述著往事,“那一年,我們差一點被人兼併。”

那一年,周厚健要慢慢學習並習慣於做出各種各樣“孤注一擲”的決定。

已經有先行者在那裡孤注一擲了。在深圳,任正非開始強令華為自主研發交換機。1992年第三季度,為防止經濟過熱,央行嚴令緊控各銀行貸款發放,致使民營企業幾無從銀行貸款之可能。那時華為正值市場擴張的緊要關頭,任正非傾華為所有,又向一些大企業借利息高達20%…30%的高利貸,前後投入共計1億元。當時華為內部有政策——“誰能夠為公司借來1000萬,誰就可以一年不用上班,工資照發。”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海信之芯(2)

這場孤注一擲的瘋狂舉動是華為的第一次也是最大一次冒險,如果失敗,任正非將身敗名裂、永世不得翻身。在動員大會上,任正非立於五樓會議室窗邊沉默半晌,悲聲道:“這次研發如果失敗了,我只有從樓上跳下去,你們還可以另謀出路。”

經歷多次失敗後,華為終於在第二年推出新型網用大型交換機裝置,透過技術積累,開始了高速擴張。其間有過一次重大失誤,曾導致損失近億元,幾乎使華為崩潰。

周厚健呢?

我們現在相信,周厚健是一位企業家,他應用自己的觀念遠比應用權力要多得多。除非進行大的“清理”,否則他不大喜歡採用強硬的姿態,而是說服和誘導對方,使其能與他同仇敵愾。他注重市場,而非計劃;他注重管理,而非放任自流;他注重質量,而非數字。他不要求他的下屬效忠於他,但他們必須效忠於這個企業。

他不大習慣恪守舊的教條,也不大喜歡沿著前任鋪好的道路前進。他是一個天生的締造者。他經常在公開場合勸導自己的員工:“要注重質量;要動腦筋;要熱愛企業;要努力工作……”好在他自己也是這麼做的,並且他的員工很買他的賬,於是他的計劃便得以推行。

周厚健迷戀於財務的管理,他甚至用並不充裕的空閒時間自學了財務管理的課程。多年後,他提出了“穩健財務”的概念,並且在整個海信推行的時候,引起了人們的驚詫——他們不大相信,他竟如此精通財務問題。

一切看起來都不錯。1992年,這位35歲的年輕廠長給人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他雷厲風行,對扯皮、人浮於事毫不手軟。看起來,他還有不錯的經營頭腦。對工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工廠興旺,工資能夠不拖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