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紅葉手中它又活了過來。這把刀是不是也有一段令人難以忘卻的故事?這個故事是不是仍然在夏紅葉身上延續?那它什麼時候才會結束?也許,也許永遠也不會有結束的一天。
白清鳳的故事還沒有講完,她接著講了下去:“待戰事平定,師祖便裝摺回城中,欲找回司徒斷雲的屍身,卻無結果。據說當時死在他手上的官兵過多,眾人為瀉奮,沒留下全屍。又打聽吳王的下落,得知在吳王被俘當天,上邊的軍官因邀功心切,便連夜由水路將吳王押赴金陵。師祖一路上跟蹤,打算找機會下手。可那十名高手將吳王看的死死的,後腳跟前腳,寸步不離,再加上吳王的身份非比尋常,為防止其心腹之人實施援救,在押送的船隻上設有重兵把守,前後左右皆有戰艦護航。單只是那十名高手就已非一般等閒之輩,又有如此鐵桶般的部署,師祖想救人當真談何容易。況且行的是水路,就算僥倖救下,若要脫身除非變成魚或是能上天的飛禽,否則想要逃出昇天必定困難之極。”
“吳王被押解到金陵後,太祖將他監禁於中書省。太祖打敗了吳王,天下間已沒有能與之抗衡的對手,於是起了登極稱帝之心,金陵便是當時擬好的定都之所。為了在太祖登極大典那天不出岔子,城中的守衛較平時分外嚴密,對於過往人口的排查尤其謹慎。別說王府行宮、佈政衙門,就連平時冷僻少人的窮街小巷,也是白天黑夜來往巡查不斷。甚至那些無人看管的野貓野狗都差不多被消除乾淨,為的是怕它們於太祖祭天途中橫裡竄出,嘲吠當今天子。”
“師祖見城門處盤查似鐵板般無縫插針,心知身帶寶劍太過招搖,於是先將青霜劍藏於城外,夜晚用飛索攀上城牆,混入金陵城中。見城中情景,師祖深感一人之力太過渺小。正當徘徊憂慮之際,卻遇到了之前因不願攪入爭端,而向吳王辭行離去的其中一名高手。原來這人得知吳王落難身陷圇囫,念當初結義之情,打算挺身相救。還聚集了一些於離亂中失散的舊部,他們跟隨吳王出生入死、戎馬半生,吳王待他們親如兄弟,為報知遇之恩,皆不願苟且偷生,能救則已,救不得也甘心盡忠全義,抱必死絕心。師祖心下大慰,畢竟這世上並非全是不忠不義之人。重情重義、肝膽相照的英雄好漢還是不在少數。”
“這些人中,師祖與那名高手的武功最好,於是眾人商定由他們二人先行探路,找出吳王的確切位置,以便安排好突擊及撤退時的路線。待計劃周詳,眾人分為兩組,一組於接近三更之時潛入中書省實施營救,另一組負責接應掩護。師祖同那名高手當然是在前一組,他們事先對線路進行過踩點,進去後神不知鬼不覺、很順利就摸到了地方。剛行到監禁吳王那座閣樓下,從樓裡突然傳出來一陣喝罵之聲,並夾帶著掀桌倒椅、杯盤落地的脆響,緊接著一文官模樣的中年人從樓上搖頭嘆氣地走了下來。原來這文官是來勸降的,吳王聽後大發雷霆,驚動了周遭守衛,一時間四邊的人馬全部往此地集中而來。來的人雖然多,腳步卻整齊劃一,前後有序,完全不見雜亂,顯然平時訓練嚴格有素。師祖等人不敢輕動,隱在暗處,哪知這時人越來越多,先前過來的人完全沒有要走的意思,反將閣樓重重包圍,後面的人接踵而至,明晃晃的刀槍觸目驚心,一簇簇火把將這中書省府衙照得亮如白晝。”
“只聽黑夜裡驟起一陣尖銳的笑聲,這聲音師祖聽來感覺有如毒蛇般陰冷,渾身汗毛豎立。她這輩子從沒聽見過如此可怕的笑聲,笑聲之後說出來的話更是令她幾欲崩潰,那是種接近絕望崩潰!因為發聲的人告訴他們,在外面接應的那一干人等已全被殺盡,師祖等人已是籠中之鳥,縱長有雙翅也難以上得了青天。原來對方早已設下陷阱,他們的行蹤早就在別人掌握之中。此刻特意等他們自己投進門來,以便關門聚殲,將吳王的餘黨一舉殺光。師祖知行藏暴露,如今只好拼死一戰為吳王盡忠了,剛欲拔劍躍出,旁邊卻伸出一隻手將她按住。按住她的人便是她身旁那名高手,他示意師祖莫要輕動,自己卻當先跳出,將官兵的注意力給引到了別處。同行的人見他躍出,也紛紛亮出兵器向閣樓方向奔殺。師祖趁此混亂之際,抱著最後一線希望,立刻衝進樓裡。哪知剛進到裡面就發現三名高手正端坐堂中,看樣子已經等了多時。師祖同他們交上了手,由於寶劍未帶在身邊,手裡拿的只是平常鐵劍,以一敵三便顯得頗為吃力。”
“正當師祖與三人纏鬥之際,樓上的吳王卻忽然發出一聲悲呼。方才吳王在樓上目睹樓下的撕殺,見跟隨自己多年的部將一個個被屠戮殆盡,不由痛心疾首,放聲長嘆:‘張九四啊,張九四,當初跟著你的十八條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