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我就“病”了。
(作者插話:不得不說,肉糰子有昏君的潛質)
我病了之後,母后第一時間就召了太醫,太醫診脈診的滿頭大汗,到最後站起來對著母后恭敬的說道:“啟稟皇后娘娘,從脈象上看,太子並無大礙,好好修養些時日,自會痊癒。”
我聽著太醫如此識趣,不由得竊喜,太醫走後,可擔心壞了母后。
坐在我床榻旁,噓寒問暖,動都不讓我動一下,嘴裡直埋怨父皇拔苗助長。
我覺得母后這個詞用的極好,父皇的確是在拔苗助長,由著小苗自己長多好。
有了母后的關心,我便更心安理得繼續“病”著。
這場病持續了**天的時候,有天我實在是躺的累了,想要出去透透氣。
可是想了一圈也沒想到好玩的地方,沒過多久,我想到了一個好玩的地方。
那就是宮外!
中元節的時候父皇曾帶自己出去過,現在如此大好時機,何不出宮遊玩一番呢?
有了思想就要付諸行動,看著躺在床榻上蓋著被子直哆嗦的小成子,我的心情是雀躍的。只聽小成子快哭了的聲音說道:“太子爺,奴才的腦袋可系在您身上了……”
丫的,這是白天,這要換成晚上,我帶一腦袋出門,還不把自己嚇死。、
在內侍們戰戰兢兢的小眼神中,我扮成小太監,還有身後扮成太監的侍衛一起出了宮。
沒有最不幸,只有更不幸。
我那日理萬機的父皇竟然如此有興致,也跟我一樣,微服出宮。
只不過,我身著的是太監的服侍,在出宮門盤查的時候,聽到了父皇的聲音,當時嚇得腿都發軟了,只想著低著頭,快速的離開。
“站住!”
父皇的聲音傳來時,我只有一個念頭,那便是:小成子,你的腦袋我不是故意搞丟的。
一頓竹板炒肉是少不了的,父皇不假他人之後,親自動手狠狠的收拾了我一頓,聽著父皇氣呼呼的話,我才知道,原來最讓他生氣的是我裝病讓母后擔心了,而不是我偷偷的出宮。
我身邊的人被父皇體罰了一通後,全部驅逐到冷宮那邊守著,新換的一批人都是父皇的心腹,我只覺得生活將暗無天日。
之後便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活節奏,唯一的變動是父皇那張本就嚴肅的臉,如今愈發的冰冷,與對著妹妹時的溫和寵溺完全的不同。
時光仿若白駒過隙,轉眼已經到了我十八歲那年。這十八年,我覺得我將會成為歷史上最勞碌的太子,七歲之後,除了每天跟隨太傅學習,還要隨著父皇進出太和殿。更有些事情,父皇批註的時候,要我拿主意,從開始的戰戰兢兢,拿了主意之後怕出錯了,再挨板子,到後來無論什麼事,父皇問起我的時候,我都能將自己的見解坦然的說出來。
無論對錯,父皇都會採納,若是決斷錯了,父皇會與我分析,********,要如何做才最合適。
在朝堂上,我們不是父子,也不是君臣,更多的像是師生,像是朋友。
他在一步步的引導我如何做一個成功的帝王,開拓和守住他打下來的這一份江山。
那時我便想,父皇正值壯年,為何這般著急的培養一個接班人?
古往今來,哪個在位的皇帝不是疑心太子或是自己的兒子翅膀硬了,會取而代之。比如之前傾覆的周朝,周氏的開國皇帝當初就因為疑心,造成了太子慘死,蘭陵蕭氏和滎陽鄭氏兩大世族覆滅,縱然之後周太祖悔了,為其翻案,更立了當初從東宮潛逃出去的皇長孫為帝。但是兩大世族卻元氣大傷,再也不復之前的鼎盛。
而父皇似乎是急著將一切的東西都交給我,這讓我有許多的不解。
十八歲,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因為我是在那年登基為帝的。
那年春天,母后病了。
母后平日裡十分的注意保養和養生,更是看了許多的醫書,將父皇和我們兄妹的身體照顧的十分好。
只是不知道怎麼就病了,且來勢洶洶。
母后的病榻前,我是第一次見到父皇哭了。
母后病了半月,這半月裡,父皇彷彿老了十歲一般,每天都是衣不解帶的守在母后的病榻旁,似有一種有今天沒來日的活法。
原以為母后病好後,大家都可以鬆一口氣。
然後父皇卻出乎了我的預料。
他竟然宣旨將皇位傳於我,他退居太上皇的位置,而內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