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清水走後,鄭振鐸趕緊又到其他各家舊書店,一一叮囑:今後凡日本人或不明身份的人來打聽他,一概回答不知道。那些書店老闆、夥計也都認真地點頭照辦。而他也照舊常去書店。
“我不能逃避我的責任”(1)
鄭振鐸收藏的北朝陶馬俑
日軍攻佔上海後,許多上海的文化人都輾轉離滬去了後方。以鄭振鐸當時的抗戰立場和中國文人的習慣心理而言,他當然並不願留在淪陷區當亡國奴,更何況當時他還面臨著各種潛在的危險。但讓我們感到奇怪和不可理解的是,鄭振鐸卻一直沒有離開上海,抗戰八年,他一直留在了淪陷區。對於鄭振鐸的留滬,當時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報以理解,甚至有人因此而懷疑鄭振鐸對抗戰的態度。葉聖陶曾回憶說:“當時在內地的許多朋友都為他的安全擔心,甚至責怪他捨不得離開上海。”為什麼在上海淪陷之後,鄭振鐸還要留在上海?為什麼他沒有奔向抗戰的後方?以個人感情而言,很顯然鄭振鐸更願意去抗戰的後方,自由而暢快。為安全計,他應該離開上海;為個人名聲計,他更應該離開上海。於情於理,好似鄭振鐸都沒有留在上海的必要。那麼是什麼在牽絆著他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