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使前往天律,並限令清軍在2小時內交出大沽炮臺。上午10時,聯軍轟擊南北兩岸炮臺,各臺守兵奮起各自還擊,英法聯軍在攻打炮臺時死亡100餘人。 但是譚廷祥和託明阿在大炮響起來之後,不是組織反擊,而是臨陣逃跑,兩人只顧著離大炮越遠越好,哪裡還管其他什麼呢?後路清軍更是沒有任何增援,致使炮臺守軍孤軍奮戰,最後各炮臺全部失守。這樣的結果真是讓額爾金、葛羅大喜過望,中國人,這就是中國人呀。當下兩人命令聯軍溯白河上駛,到達天津,揚言要進攻北京。大沽口戰役失敗,聯軍到達天津,咸豐帝是進退兩難,攻守無措。其實英法聯軍在作戰過後也是處於青黃不接的時期,後援未到,軍火消耗頗大。可是大沽口炮臺之戰讓額爾金斷定清廷決不敢主動與聯軍作戰,因此上是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獅子大開口,以進攻北京作要挾。其實就聯軍目前的實力,不消說進攻北京了,便是進攻天津,也不一定打得進去。可是咸豐帝不這樣想呀,他本來想借人民軍主動停戰這個機會來給人民軍一個狠狠的打擊,現下調兵尚未完成,哪裡願意放手?何況這英國人,法國人要打北京呀,他們船堅炮利,要是放他們到了北京,那還了得,因此上咸豐帝思來想去,還是人民軍臥在榻側是心腹大患。至於英法聯軍,你們不就是要在天津借個地和我天朝談判嗎?我天朝泱泱大國,威及四方,借你一地談判又何妨?那是無損我天朝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