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砅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古籍中平淡無奇的客觀記載,詩賦中誇張渲染的生動描述,都說明了一個事實:益州是個四塞險固的地方。
然而,高山險阻擋不住益州地區文明發展的程序。巴蜀文明的程序,至遲可以上溯到遠古傳說時期。
傳說黃帝娶西陵之女,名為嫘祖。嫘祖是黃帝正妃,生兩個兒子:一個叫青陽,一個叫昌意。青陽居住江水,昌意居住若水,皆在蜀地。昌意娶蜀山氏女,生顓頊。顓頊生鯀,鯀生禹。關於禹的出生地,傳說中有幾種說法,而禹出生在蜀地的傳說,說明巴蜀地區與華夏文明起源的關係。
春秋時期,巴國與秦、楚、鄧等俱為諸侯國,它們在長時期內有著政治軍事和文化交往,巴國已活躍在西南地區的政治舞臺上。
蜀地的歷史記載也很早。〃蜀之為國,肇於人皇,與巴同囿。至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陽,是為帝嚳。封其支庶於蜀,世為侯伯。歷夏、商、周,武王伐紂,蜀與焉。〃春秋時期,周朝統治禮崩樂壞,蜀侯開始稱王。傳說第一代蜀王名叫蠶叢,第二代叫柏灌,第三代叫魚鳧。傳到杜宇時,開始改王稱帝,號為望帝。
第31節:第四章霸業雛成(2)
戰國初期,秦國已成為西部地區的一個強國。秦惠文王執政時,巴、蜀兩國的關係日趨緊張起來。蜀王把自己的弟弟封於漢中,號曰苴侯。苴侯與巴王交好,因為巴國與蜀國有仇,所以蜀王大怒,出兵討伐苴侯。苴侯兵敗,逃往巴國,並向秦國求救。秦惠文王早有滅蜀的打算,在此之前就作了許多工作。他知道蜀王好色,便投其所好,多次給蜀王以美女,以加速蜀王的荒淫,而且還利用蜀王的貪財對蜀國進行偵察。為了探明進入蜀國的道路,秦惠文王做了五頭石牛,把金子置在牛尾下,告訴蜀王說,這是五頭能拉金子的石牛,如果蜀王喜歡,可以送給他。蜀王大喜,令人把石牛拖回蜀國。沉重的石牛在地上拖過,留下一條進入蜀國的道路,人們把它稱作石牛道。公元前316年秋,秦惠文王派大夫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率軍伐蜀,進入蜀國所走的正是那條石牛道。蜀王率兵抵禦,兵敗退走,後被秦軍追殺。這年十月,蜀被秦滅亡。平蜀之後,司馬錯等又乘勝滅掉苴侯與巴國,歷史又重演了一幕唇亡齒寒的悲劇。
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14),秦惠文王封子通國為蜀侯,任陳壯為蜀相,同時在巴地設巴郡。秦國對巴蜀的統治,即設郡,又封侯,郡縣制與分封制並用。秦國當時已與山東六國發生了廣泛密切的聯絡,巴蜀地區作為秦國的一個行政區域,有利於它與中原文明的交往。不但如此,為了加強在巴蜀地區的統治,秦國還實行移民政策,將秦民萬家遷往蜀地,這就直接促進了關中文化與巴蜀文化的交流。
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11)以後,由於蜀地幾經政治風雲,秦王不再在蜀地封侯,只設郡守。秦國的郡縣制在巴蜀地區徹底實行,秦國對巴蜀的統治更加牢固有效了。
秦霸西戎,巴蜀地區是秦國的行政單位。秦統一六國,建立起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後,巴蜀又成為統一國家中的行政單位。從秦以後,一直到西漢、東漢,此種情況都無大的變化。儘管由於地理位置、政治地位、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明程度有量的差別,但巴蜀地區很早就被捲入中華文明發展的主流之中,其文明發展的程序始終與中原文明同步。
巴蜀地區有富饒的經濟資源。古代土地肥沃,農業和畜牧業的興盛,都同水利資源息息相關。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從西向東橫穿巴蜀地區,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以及其他大小河流從北向南注入長江,為古代巴蜀之地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提供了重要的水利基礎。
《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巴地的經濟狀況說:〃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土植五穀,牲具六畜。桑、蠶、麻、紵、魚、鹽、銅、鐵、丹、漆、茶、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雉、黃潤、鮮粉,皆納貢之。其果實之珍者:樹有荔枝,蔓有辛蒟,園有芳蒻、香茗、給客橙、葵。其藥物之異者有巴戟、天椒;竹木之者有桃支、靈壽。〃此處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