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立功勞有關,但孫權的表現,也不能不使其他人感動,從而激勵他們為孫吳政權盡忠竭誠。
第二,孫權在團結士人方面,範圍也比其父兄廣。孫堅起家長沙,在北方征戰,他所依仗者,多為淮、泗地區的人士。孫策依靠淮、泗人士進兵江東,還沒來得及對江東人士進行籠絡便死去了。孫權即位後,除了一方面堅決依靠父兄所留下的淮、泗人士外,還對江東士人進行了廣泛的團結。吳郡吳縣(治今江蘇蘇州)人顧雍,被孫權任為大理、奉常,領尚書令。孫權又派人把他的母親接來,〃親拜其母於庭,公卿大臣畢會〃,並把孫策的女兒嫁給顧雍的兒子。吳縣陸氏也是江東大族,陸遜年輕時就受孫權重用,並娶孫策的女兒為妻。陸遜有大功於孫吳,孫權對他也非常信任。史書記載,蜀漢劉禪即位後,諸葛亮輔政,與孫吳連合,〃時事所宜,權輒令遜語亮,並刻權印,以置遜所。權每與禪、亮書,常過示遜,輕重可否,有所不安,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陸氏一族,在孫權時有二人為相,五人封侯,十餘人為將軍,可見他們在孫吳政權中的位置。吳縣人朱桓,在任前將軍時,因與督將發生矛盾,濫殺部下,又假託是因狂病發作。孫權明知是假,卻以假作真,讓其子朱異領其部曲,令醫生對他看護診治,用這種方法讓他擺脫罪責。顧、陸、朱、張是江東的著名姓族,孫權對他們的信任和依靠當時人是有目共睹的。孫吳後期,陸凱上書給孫晧說:〃先帝(指孫權)外仗顧、陸、朱、張,內近胡綜、薛綜,是以庶績雍熙,邦內清肅。〃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第三,孫權為了進一步獲得淮、泗集團和江東大族的支援,還實行世襲領兵制和給客制。簡單地說,領兵制度就是將領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