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預備幹部局能召集多少幹部。
賈亦斌第一反應就是,抓武裝的機會來了。他說僅在嘉興、杭州、重慶、關中4個青年中學讀書的原青年軍復員軍人,就有一萬餘,他們均已取得少尉預備軍官資格;此外還有不少等待就業的青中學生,因此馬上就可以召集一支萬人的軍官隊伍。
林蔚聽說能召集萬人,頓時興奮了起來,這麼一來,30個軍的連、排軍官就配備齊了。“太好了!”他喜不自禁。賈亦斌乘勢毛遂自薦:“如果能解決編制和裝備的話,我願負責動員和組織訓練。”
“你要什麼,儘管說,我儘可能滿足你。”林蔚當即拍板組建預備幹部訓練總隊。這一計劃很快即經蔣介石批准。
一支表面屬於“太子系”的救急之師、實際上是準備摧毀國民黨統治的武裝力量,就這樣建立起來了。“國防部預備幹部局陸軍預備幹部訓練第一總隊(簡稱預幹總隊)”初創時有千餘人,很快就擴充至4000人,賈亦斌兼任總隊長。
當這一訊息釋出時,正在杭州家中的蔣經國曾致電賈亦斌,表示祝賀,希望預幹總隊能成為拱衛蔣家王朝半壁江山的有生力量。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恰恰是這支武裝,舉行了震動寧、滬、杭的嘉興起義。
在南京發動一次“西安事變”
20、周至柔在一次參謀部會議上,提議將被俘人員統統殺掉/賈亦斌按部就班地實施著掌握武裝計劃/我們應該在南京發動一次‘西安事變’式的突然襲擊
為了使預幹總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所有重要職務,賈亦斌都盡力安排追隨自己多年信得過的老部下;對時局不滿而要求進步的青年軍軍官;曾作過解放軍俘虜,經教育釋放後,被國民黨送進中央訓練團的軍官。
在中央訓練團受訓,實際是“洗腦”。國民黨對被俘人員極不信任,空軍司令周至柔甚至在一次參謀部會議上,提議將被俘人員統統殺掉,說是“如果不殺,將來亡國就亡在這批人身上。”只因有人認為這樣會激起大事變,才決定將這些人送進中央訓練團“洗腦”。但由於這批人深感被歧視,故而越洗越與國民黨離心離德。
除了組織保障外,賈亦斌還透過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使這些年輕的預備幹部們擺脫國民黨宣傳的影響,將青年們的愛國熱情,引導到反對國民黨腐朽統治行動上。他還透過與預備幹部們同吃,同住,同訓練,促膝談心,把他們凝聚在自己身邊。
賈亦斌按部就班地實施著掌握武裝計劃,突然傳來國民黨政府準備從南京遷往廣州的訊息,賈亦斌覺得應該趁此舉事。他把秘密團體的成員,緊急約到自己家中。
在向其他成員通報了遷移計劃後,賈亦斌說:“我們不能讓發動內戰的禍首逃之夭夭,應該迅速採取行動,在南京發動一次‘西安事變’式的突然襲擊。”
在坐的大部分人,都同意賈亦斌的主張,他們甚至具體地商量起由賈亦斌率預幹總隊佔領紫金山,劉農畯率傘兵第三團把守兩路口飛機場,把蔣介石及在南京的國民黨軍政要人都抓起來,送往解放區,已及早結束內戰。
這是一個大膽而冒險的計劃,但賈亦斌他們沒有絲毫的怯懦和猶豫,甚至紛紛掏出了手槍,恨不得馬上行動。唯有段伯宇始終保持著冷靜,不同意貿然行動。他分析說:就區域性而言,南京的敵人處於絕對優勢地位,當自己處於絕對劣勢又沒有充分的準備時倉猝舉事,無異以卵擊石。
“大家的勇氣和熱情可嘉,但現在時機不成熟,我們已經做了相當的鋪墊,不能使之功虧一簣。搞革命不能感情用事,逞一時之快;反蔣大舉要有領導、有計劃地進行;要繼續積蓄力量,等待最佳時機。”經再三議論,大家接受了段伯宇的意見。
1949年初,平津、淮海戰役相繼結束,國共力量對比驟然改觀,國民黨內部的派系的矛盾急劇激化和公開化。在美國的支援下,國民政府“副總統”、桂系的頭面人物李宗仁,授意華中“剿總”司令白崇禧,暗中串聯搞“五省聯盟”。而在此前,河南省主席張軫已宣佈獨立;湖南省主席程潛,也通電要求蔣介石下野。
內外交困中的蔣介石焦頭爛額,偏偏此時白崇禧打來了敦蔣下野、讓賢於李的逼宮電報。電告以最後通諜的口吻,要蔣在2月1日前隱退;否則將把華中國民黨軍全部交給民革中央主席李濟深;華中地區,停止使用金圓券;凡從四川東運的武器彈藥均予截留。
迫於重重壓力,蔣介石不得不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第三次“冬眠”,於1月底隱居浙江省奉化縣的溪口老家;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