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的葉坪召開,王觀瀾負責主編《大會日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的葉坪鄉成立後,毛澤東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任命王觀瀾主持籌備“紅中社”和主編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併兼瑞金雲集區區委委員。那時的《紅色中華》編輯部既是報社,又是新聞社,簡稱“紅中社”。《紅色中華》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是黨和人民進行革命鬥爭的重要武器和工具。
當時,王觀瀾和毛澤東的住處僅一牆之隔。一向重視宣傳工作的毛澤東,經常到《紅色中華》編輯部去看望大家,指導工作,同王觀瀾促膝談心,交換意見,兩人成了知心朋友。由於“紅中社”辦得有聲有色,毛澤東還常把一些重要客人介紹到編輯部來座談。趙博生、董振堂等率國民黨第十六路軍一萬多人舉行了“寧都暴動”後,毛澤東曾陪同他們一起參觀訪問了王觀瀾主持的中央蘇區“紅中社”。
1931年12月11日,《紅色中華》創刊時發行三四千份,很快就增加到了一萬多份。當時的《紅色中華》編輯部僅有三四名工作人員,王觀瀾和編輯部的同志為辦好《紅色中華》不辭辛勞,編輯部窗前的小油燈,經常徹夜閃亮。
1932年夏,王明“左”傾教條主義方針在江西中央蘇區加緊推行,一場“肅反”、“肅託”的鬥爭開始了。在王明“左”傾教條主義方針的誤導下,肅反擴大化,一些堅持正確路線的幹部,遭受“殘酷鬥爭,無情打擊”。中央局某些人以《紅色中華》報道了揭露國民黨飛機轟炸根據地的訊息為由,向王觀瀾發難,汙衊他為敵人吹喇叭抬轎子,嚇唬根據地人民。後來又提出王觀瀾在莫斯科反對王明為首的支部局,有“託派嫌疑”,主張開除他的黨籍,並把他關進了中央政治保衛局。
聽聞這一訊息,瑞金的雲集區有9個鄉的基層黨支部和廣大農民群眾,聯名寫信給黨中央,要求釋放王觀瀾,反對開除他的黨籍。由此可見他在群眾中的聲譽。後來,在中央政治保衛局副局長李克農的批准下,他才恢復了自由。
這時候,中央蘇區領導層在鬥爭方針上出現的分歧越來越突出,而當時居於黨內最高領導地位的博古等人,堅持王明“左”傾教條主義方針,排斥毛澤東的領導。
王觀瀾站在毛澤東一邊,支援毛澤東的正確意見。此舉引起了堅持“左”傾錯誤的領導人的不滿,他們不顧黨員和基層組織的強烈反對,在1933年1月,強令開除了王觀瀾的黨籍,並撤銷了其《紅色中華》總編輯的職務。
對這一強加在自己身上的錯誤決定,王觀瀾始終予以抵制,堅持不在處理意見上簽字。毛澤東將王觀瀾留在中央政府土地部擔任秘書工作。後來,毛澤東用中央政府的介紹信,派王觀瀾作為中央政府代表到各地檢查工作,同時還讓他在中央政府所在地的葉坪鄉,進行“查田”的試點工作。
和毛澤東同去農民會場
3、他和毛澤東提著馬燈,沿田埂小路,來到農民會場
1933年初春的一天,王觀瀾拿著草擬的《春耕運動指示》到葉坪鄉政府,滿懷熱情地想找幾個鄉幹部徵求意見,出乎意料是,連去了四次,鄉政府的大門都緊鎖著。有一次,碰上鄉蘇維埃主席,約好時間開會,可到時沒有一個人來。這些情況,引起了王觀瀾的沉思。
他想,為何這裡的農民群眾如此情緒低落呢?他去問鄉蘇維埃主席,得到的回答也是含含糊糊。於是,王觀瀾又直接訪問了村裡的貧僱農,他們反映,“土地分配不公平,農民的糧食不夠吃,過去收租放債、不幹活的人,如今又鑽進了農會,搖身變成了“貧苦農工”,而真正的貧農,分到的田地少而差,逃亡的地主卻還保留了田地。所以農民的情緒低落,沒有生產積極性。
王觀瀾把他在葉坪鄉調查的情況向毛澤東作了彙報,毛澤東非常重視。他支援王觀瀾繼續深入農村搞調查研究,並鼓勵他要依靠和發動群眾,並把群眾組織起來,支援革命戰爭。
在毛澤東的鼓勵支援下,王觀瀾乾脆把鋪蓋搬到了村子裡,和農民群眾朝夕相處,促膝談心,並組織了村裡30多人參加的貧農團。
一天晚上,王觀瀾告訴毛澤東貧農團要開會的訊息,毛澤東興致勃勃地說:“好!我和你一起去看看。”
他們兩人提著馬燈,沿著田埂小路,邊走邊說,來到了村會場外,聽到農民們正在熱烈爭論“如何劃分地主、富農”的問題。毛澤東很高興地說,“這就好了,群眾發動起來了,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