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 / 2)

別,

陳皎只是略微想了想,便將注意力放在了昨日太子交給她的《治水策論》上,思考如果太子問到治水相關問題,自己要如何回答。

陳皎在忙碌數天後,終於將許多治水的相關書籍讀了個遍,關於汴渠決堤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等到下次在太子府中,諸人針對決堤一事發表見解時,有人不懷好意地點名陳皎,她也淡然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汴河乃水運交通命脈,從板渚出黃河,再到姑蘇入淮河……”

汴河可以說是幾朝的骨幹運河,但由於黃河流勢經常變化,導致汴渠每逢汛期便不得不組織大量勞動力開挖引河,堵塞汴口。但即使如此,也經常傳來因為泥沙問題,導致洪水氾濫的問題。

這些年在汴河投入的勞動力並不少,但洪水決堤的案件也時有發生,朝中針對如何治理汴渠卻一直爭論不休。

黃河氾濫,水患害民,靠近河道的兗、豫兩州深受其害,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好處。於是朝中一直有“不治而治”,“任河水自流,百姓避居高處”的聲音,認為這樣可以防災,還能省去修固堤壩的費用。

然而這些年水患愈發嚴重,從前簡單的束窄河床,加固堤防顯然是不行了。

在眾人的目光下,陳皎淡定說道:“水患源頭在黃河,不在汴渠。要想解決水患,需得治理黃河。”

說不上特別好,但對於一位仍在國子監求學的十幾歲少年而言,能明確點出水患根源,這已經足夠了。

這下子,其他人看向她的目光都有了小小的變化。原以為只是個紈絝,沒想到也沒那麼不堪。

就連一直對陳皎不滿的周侍郎,也挑了挑眉,感到驚訝。

倒是太子十分淡定。早在昨日他便收到了陳皎交上來的治水己見,裡面內容雖不算深入,但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值得讚賞。

他轉眸看向周侍郎,聲音聽不出喜怒,道:“周侍郎以為何?”

周侍郎是這次負責治水的主要官員,雖然脾氣臭了些嘴堵了些,但也是有自己的真才實學。

他躬身上前,拱手道:“臣認為應當分流河汴,又復其舊跡。汴渠引黃河取水,便在引水百里內,每隔十里立一水門,並設定水閘控水。多水口控水,透過控制水閘控制水量。既能解決汴渠引水需求,又能防控水患。”

周侍郎說話條理清晰,說明心中早有溝壑。太子挑眉,站起身來:“好。”

他問道:“修築水閘,需得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