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1 / 4)

想看,對不對得起朝廷跟百姓?”

跪在御案前的王公及軍機大臣,默無一言。在僵硬如死,悶熱不堪,令人要窒息的氣氛中,後面有個高亢的陝甘口音,打破了沉寂。

“臣剛才從董福祥那裡來,他說,他想請旨,責成他驅逐亂民。”

此人是翰林院侍讀學士劉永亨,甘肅秦州人,跟董福祥同鄉。他的話真假且不論,載漪一聽是董福祥要驅逐亂民,亦就是義和團,不由得心頭火起,惱的不是董福祥,是劉永亨,直覺地認為他是在撒謊。

可是,他又無法證明劉永亨是在撒謊,不假思索將腰一挺,回身戟指,厲聲吼道:“好!這就是失人心的第一個好法子!”

殿廷中如此無禮,而慈禧太后默然,亦就沒有人敢指責他了。沉默中,門檻外面發聲:“臣袁昶有話上奏。”

“袁昶!”皇帝指示:“進來說。”

於是袁昶入殿,在御案面面找個空隙跪下,朗聲陳奏:“今日之事,最急要的,莫過於自己處治亂民!非如此不足以折服各國公使的心。洋使服了朝廷,才可以跟他們談判,阻止洋兵來京,一方面由各省調兵拱衛京畿。辦法要有層次,一步一步來,不宜魯莽割裂。”

“現在民心已變!”慈禧太后搖搖頭說,“總以順民心為頂要緊。你所奏的,不切實際。”

“皇太后所說的民心已變,無非左道旁門的拳匪!萬不可恃。就令有邪術,自古至今,亦斷斷沒有仗邪術可以成大事的!”

“法術靠不住,莫非人心亦靠不住?”慈禧太后很快地反駁,“今日中國,積弱到了極處,所仗的就是人心。如果連人心都失掉了,試問何以立國?總而言之,今天召大家來,要商量的是,洋人不斷調兵,看來要侵犯京城,應該怎樣應付?

大家有意見,趕快說。“

於是激烈的主張決一死戰,溫和的建議婉言相商,聚訟紛紜之中,漸漸形成一個結論,不脫一句古話:“先禮後兵”。先派人向來自天津的聯軍勸告,速速退兵,如果不聽,則由董福祥的甘軍往南硬擋。

“那麼,”慈禧太后問道:“派誰呢?”

“臣保薦許景澄。”軍機大臣趙舒翹說。

許景澄充任過六國的公使,在西洋十餘年之久,擔任此一任務,自然是最適當的人選,慈禧太后立即同意。

許景澄自覺義不容辭,慨然領旨,但要求加派一個人會同交涉。結果選中新任總理大臣那桐,許景澄頗為滿意。因為,第一,能幹而機警;第二,是端王載漪所保;第三,頗得太后信任。有他同行,此去即令不能達成使命,亦不致獨任其咎。

“大起”散後,軍機大臣及慶王、莊王、端王又被叫起,這一次是專門商量處置義和團的辦法。由於載漪的堅持,慈禧太后很勉強的同意,由載漪與董福祥設法招撫。至於受撫以後的義和團,將如何運用,另作計議。

※ ※ ※端王載漪回府,天猶未黑,就在花廳院子裡天篷底下更衣,跣足短褲,一面由聽差為他用熱手巾抹背,一面在衣冠整齊的滿座賓客之前,大罵袁昶,說他是“人人可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

罵完袁昶,又罵劉永亨,由劉永亨又罵到近來上奏請懲治義和團的翰林與言官。正當口沫橫飛,越罵越起勁的當兒,有個親信護衛,悄悄到他耳邊說了句:“董大帥在西花園,還有李先生。”

“喔,好!”載漪匆匆換上便衣,向等候已久的座客拱拱手,道聲:“失陪!”隨即趕到西花園。

西花園是載漪接見緊要賓客之處,除了董福祥以外,就只一個李來中。載漪跟他是第二次見面,但一見傾倒,已很熟悉,所以相見並無客套,開口便談大事。

“我有好訊息,上頭已經交代了。決定招撫義民,歸你我倆負責。”載漪拍拍董福祥的肩說:“這下可好了,到底通了天了!”

“這當然是個好訊息。”董福祥也很興奮,“火頭已經點起來了,正好大幹一番!我和來中特為來跟王爺請示,是不是馬上就攻使館?”

“這,”載漪恨恨地說:“恐怕一時還不行!怕洋人的太多。今天還派了許景澄跟那桐出城,去勸洋人退兵,如果談成功了,老佛爺的心一定又軟下來了。沒有老佛爺點頭,動不得!”

“談不成功的。”李來中說:“這一層王爺不必顧慮。”

“怎麼呢?”載漪問道:“何以見得談不成功?”

“那兩人根本就見不著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