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回他們:一概不知。”

“倒是那些人啊!”

“左右不過王府裡的人。”李蓮英說,“老佛爺也別問了,就趕緊拿大主意吧!”

“拿這個主意好難噢!”慈禧太后想了一下說:“反正,五、六、七這三房都不成。”

這意思是行五的惇王、行六的恭王、行七的醇王,這三支的“載”字輩,皆已成年,不在考慮之列。於是,李蓮英有句蓄之已久的話,輕巧巧地說了出來:“那可就只有慶王府家的老大夠資格了!”

夠資格入承大統,要有兩個條件:第一、近支載字輩;第二、未成年。宣宗一系,固然還有長房的溥倫、溥侗,再往上推,仁宗一系,亦還有咸豐、同治年間稱為“老五太爺”的惠親王綿愉的兩個孫子載潤、載濟,年齡卻都在四十以下,二十以上,皆不合格。這一來,所謂“近支”,就得數高宗一系了。

高宗子女甚多,對皇帝來說,亦有親疏遠近之分,最近的是慶僖親王永璘。因為仁宗與慶僖親王都是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所出,同父同母的手足,自然親於同父異母的兄弟。而慶僖親王唯一的孫子,就是慶王奕劻。

奕劻有兩個兒子。次子方在襁褓,李蓮英口中的所謂“老大”名叫載振,今年十四歲,亦常隨母入宮,姿質平庸而嘴生得很甜,“老佛爺、老佛爺”地叫個不停。慈禧太后心中一動,遲疑地問道:“不嫌遠了一點兒嗎?”

“再沒有近的了!”李蓮英答得很爽脆。

慈禧太后想了一下又問:“小振今年多大?”

“不是十三,就是十四。”

“年紀倒正合適。”慈禧太后心想,有三四年的心血灌溉,即有收穫,越發動心了。

話雖如此,卻不願遽作決定。“再看看吧!到底是件大事,也不能太馬虎了!”她換了個話題問:“這一陣子有什麼好角?”

萬壽將近,傳喚梨園名角承應第一大“堂會”一事,李蓮英早就跟內務府大臣商量過多少次了,當下不慌不忙地答說:“生角是孫菊仙、小叫天、紅眼王四、龍長勝,旦角是時小福、陳石頭、響九霄、於莊兒、十三旦……。”

“啊,我想起來了,有人說有個叫秦五九的,很不錯。你知道這個人不?”

李蓮英當然知道秦五九——秦稚芬。即或以前不知其人,這一陣子也應該有所聞。因為秦稚芬最近有一樁義舉,可與王五護送安維峻至戍所媲美。原來張蔭桓自奉發變新疆地方官管束的嚴旨以後,廣東同鄉怕事都不敢理他,而且冤家路狹,刑部所派押解的司官,還是與張蔭桓有宿怨的一個同鄉,正好公報私仇,提人過堂,公事公辦,絲毫不留情面。好不容易刑部過了關,還要解到兵部武庫司過堂,領取“發往軍臺效力”的公文,時已過午,大小官兒都回家過節去了,押解官一言不發,吩咐押回刑部。張蔭桓眼看出獄後又入獄,惶窘無計,滿面流淚,幸虧陳夔龍在職方司趕辦要公,得信趕來,代為料理,方得了事。

一上了路便是秦稚芬照應,上下打點,多方囑託,親自送到張家口,灑淚而別。回到京裡,杜門息影,已經報了官廳除名,一切徵召,皆可不應。李蓮英不便明言其故,只好這樣答說:“人不在京裡,玩藝兒也不見得怎麼出色。”

“那就算了!”慈禧太后又想起件事,“各國公使夫人要來給我拜壽,我已經許了她們了,讓她們到西苑來玩一天。洋婆子最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如果問到那兩個沒良心的東西,可怎麼辦吶?”

“兩個沒良心的東西”是指瑾妃、珍妃姊妹倆。妹妹打入冷宮,衣不暖、食不飽,姐姐亦是幽居永巷,每日隨班定省,慈禧太后連正眼都不看她。這些情況不足為外人道,自然亦以不宜讓她們與外賓見面,免得露了馬腳,所以得想個法子搪塞。

這難不倒李蓮英,略想一想答說:“老佛爺萬安!奴才有主意。”卻不說是何主意。

到了各國公使夫人覲見之日,李蓮英覓了兩名宮女,假扮瑾妃、珍妃姊妹。好在語言隔閡,只要說通了任傳譯之責的德菱、龍菱兩姊妹——八旗才子,新近卸任返國的駐日公使裕庚的一雙掌珠,就盡不妨指鹿為馬。

接著是法國公使所薦的醫生,進宮“驗看”皇帝的病症。御顏蒼白,天語低微,在洋人看,當然不能算健康。監視的王公大臣,惴惴然捏一把汗的是,深怕皇帝發一頓牢騷,自道沒病,而終於沒事。

萬壽熱鬧過去了,慈禧太后所擔心的,洋人可能會替她帶來的麻煩也過去了,一年將盡,早作新春之計,應該動手換皇帝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