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三個畫面(1 / 2)

沒錯。

天宮內雖然隱約有些灰暗,但景象依舊是肉眼可以分辨看清的。

Ωc++重子編碼後可以傳遞光,這項技術早在11年便被兔子們掌握到了手裡。

目前國內很多民間機構都有相關技術儲備,屬於一項很成熟的微粒編碼技術。

奈何此前一直做不到通道載體的突破,傳輸影象大多用的是波或者渲染光子,導致了這項技術始終沒有用武之地。

如今有了鈹離子組成的微觀通道做載體,Ωc++重子便能很完美的將影象傳輸回來。

不過Ωc++重子雖然可以傳遞光,但它並沒有――或者說做不到編碼紅外功能。

也就是說如果天宮內部沒有光線,那麼螢幕上顯示的肯定是一片漆黑。

而眼下的情形卻可以很明顯的說明

天宮內有光源!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關鍵的資訊。

如果說是現代背景下,做到儲備足夠某些小型區域使用上千年的能源並不算離譜。

很多高純度能源只要條件合適,別說兩千年了,持續到柯南大結局也不算啥。

但張道陵他是什麼時代的人?

東漢時期!

那時候可沒有什麼核反應堆給你儲備,民間點火手段要麼是蠟燭要麼是篝火,野外的話加個篝火或者火炬。

頂多就是遇到一些暴君當政,偶爾點個人燈啥的。

天宮內有沒有氧氣還得另行探查,但低溫到零下幾十度這肯定是沒跑了,基本上不存在燃燒發光的可能性。

這種情況下想讓天宮內具備可見光,有且只有一種可能:

靈氣!

也就是說。

天宮內一定有某種以靈氣為能源的裝置,在這兩千多年裡不停的提供著光源!

並且不出意外的話,天宮裡靈氣的儲備量大機率不會低到哪兒去。

隨後潘建偉院士將這一情況彙報給了地面。

很快,林子明傳來回復:

下次一定啊不是,加大力度!

目前鈹離子通道的鋪設極限是八百米,直升機與氣旋的距離大概是三十米出頭。

姑且按五十米來算吧,鈹離子通道也能往裡頭捅進去七百五十米。

考慮到一些鮮為人同學理解起來比較費勁,所以用個其他例子來形容吧:

大家可以把鈹離子通道看成是攝像機鏡頭的鏡框,Ωc++重子就是鏡頭的鏡片。

這個比喻說實話不太嚴謹,核心理論完全是兩碼事,但性質或者說運用上其實是類似的,

所以將就著這樣看吧。

反正不求滿分,只求及格就行了。

而攝像機的原理大家都知道,就是把光學圖象訊號轉變為電訊號。

當我們拍攝一個物體時。

這個物體上反射的光會被攝像機鏡頭收集,使其聚焦在攝像器件的受光面上。

再透過攝像器件把光轉變為電能,即得到了“影片訊號”。

光電訊號很微弱,需透過預放電路進行放大,再經過各種電路進行處理和調整。

最後得到的標準訊號可以送到錄影機等記錄媒介上記錄下來,或透過傳播系統傳播送到監視器上顯示出來。

因此不考慮建築阻隔造成的影響的話。

鈹離子通道和拍攝距差不多是1比3。

也就是750米的通道大概可以‘拍’到兩公里多點的場景,並且理論上是全方位360°無死角的拍攝。

因此在得到林子明的指令後,潘建偉院士立刻大手一揮:

“輸出功率開到最大!懟它!”

“明白!”

片刻後。

鈹離子通道就跟吃了藥的那啥一樣,驟然變粗變長!

彷彿從牙籤進化成了礦泉水瓶!

如此一來,傳送回來的畫面效果自然便高上了許多。

很快。

螢幕上顯示的畫面變得更多、同時也更清晰了起來。

技術員很適時的將主控畫面分成了十二道分屏。

這十二塊分屏分別包括了天宮的四個大方位、陣法特寫、倒塌建築的聚集區域等等。

不過由於光線昏暗的緣故,很多遠處的景象依舊顯得模糊。

例如光源。

哪怕此時潘院士已經將功率開到了最大,也依舊看不清光線是從何而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