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禹治水,今有我韓國水利大師鄭國為秦修建渠道,雖然先王的初衷是‘疲秦’,但韓非卻覺得對秦來說未必是壞事。前期秦國雖有消耗財力人力,但對於秦國的未來卻是有利而無害的。”
張平對韓非投去讚許的目光,附和道:“臣認為公子說的在理。”
韓安卻有些為難:“寡人亦覺得老師說的在理,只是老師也說了修水渠是十分消耗財力人力的事情,以韓國此刻的困境,恐怕… … ”
“大王可下令抑制奢靡之風,對臣子減俸祿,對商戶黔首增加稅收,用以修建水渠,待工程竣工,再加俸祿減稅收。這是有利於整個韓國發展的事情,相信各位臣子定會理解大王的,而修水渠是利於商戶黔首的,明理之人也定會奉大王為明君。”
韓非的提議剛剛說完,張平便鼓起掌來,他朗聲大笑:“先生的建議不錯,張平作為韓國丞相第一個同意減俸祿。”
匡冶目光自三人身上掃過,最後停在韓王身上,“大王,雖然韓非先生的建議不錯,但並不是每一個臣子都會如張相國一樣明事理的。”
韓安臉上的為難更甚,這不止是讓他得罪臣子,更是讓他得罪整個韓國的商戶,自古從商者從不農耕,而修水渠最得利的卻是農戶,他知道農戶自然都是同意國家修水渠的,可商戶呢?就算國家施壓,最後商戶迫於壓力同意,心裡也會怨聲載道的。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