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點30許,日軍先頭舢板抵達渤海灣近岸冰帶,放下48名日軍士兵,登上渤海灣的冰面。
然後朝北行軍,登上大陸。
10時許,日軍朝著東,西,北,三面進行偵查計程車兵,在海岸搖旗示意:附近沒有發現清軍蹤跡,可以安全登陸。
考慮到渤海冰層近日正在大量的融化,第6旅團長奧保鞏中將隨即下令,部隊沿唐河,沙河之間的海岸,進行分散登陸。
首先集中船力,運送步兵第13聯隊1大隊,及1大隊所需的過夜物資登陸。
之後,運送騎兵第6大隊本部,及第2,3中隊登陸(第1中隊在大連灣,跟隨第6師團的第12旅團)。
在奧保鞏的命令下,抵達唐河口海域的16艘運輸艦,9艘護衛軍艦,紛紛放下小舢板,朝著山口丸,金州丸,三池丸,3艘運輸艦聚攏,準備運送步兵1大隊登陸。
中午11點30分,第一批600日軍步兵登上海灘,隨即,士兵在各隊指揮官的命令下,朝著四周陸地縱深進發,負責警戒。
下午14點30許,日軍第二批步兵順利登陸。
至此,日軍第13聯隊1大隊全軍登陸完畢,在步兵第13聯隊第1大隊長渡邊之步兵少佐的命令下,開始建立灘塗防禦陣地。
不過經歷過威海衛陸戰的第11旅團的日軍士兵和軍官們,顯然並不把這件事情當做很重要的事情來做。
在他們的眼裡,大清最精銳的陸軍和海軍都如此的垃圾不堪,在這個空無人煙的海灘,能有什麼威脅,值得他們要認真的建立一排灘塗陣地呢?
之所以還建立,不過是養成的習慣而已。
當然,可以建造的隨意一點,稍微有些大致的模樣,也就說得過去了。
下午17點30許,夕陽已經漸落,海風吹在身上已經開始顯得冰冷,這一批舢板船運送著騎兵第6大隊本部,及第2中隊的253名士兵和軍馬,抵達海岸冰帶。
小松宮彰仁親王,奧保鞏,大寺安純,伊東亨佑,出羽重遠,伊地知幸介,一群日軍海陸將領也乘著舢板船,興致勃勃的登上了海岸大陸。
作為軍中重將,他們今夜不可能在岸上過夜,說是上岸現場檢視敵情,其實不過就是在海上呆煩了,想踩一踩大清北直隸的土地。
“真是一片無際的沃野!紅牆黛瓦,麥苗青青;村落之間本該雞犬相聞,怎麼都沒有炊煙?”
小松宮彰仁親王舉著望遠鏡讚歎道:“這些大清百姓還是不知道啊,咱們東洋這是帶著友好的誠意回家認親,幫助他們趕走壓迫在他們頭上的滿清。”
一邊的幾個日軍海陸將領,都肅然著臉色,默不作聲。
他們都是真正的軍人,不是不要臉的政客,滿嘴謊話而能毫不臉紅。
山縣大將從山海關一路燒殺搶掠,所過之處如蝗蟲過境,十室九空,屍骸遍野。
此事早已引起了國際上的軒然大波,西洋各國紛紛發表譴責。
甚至在津門逗留的西洋記者和軍事觀摩團,已經發表宣告,絕不再進入第1軍和野獸為伍。
加上之前第2軍在金州的屠殺,此時帝國陸軍在世界,在大清國,早已經是聲名狼藉。
哪有百姓不要命了,還敢在村子裡安心的燒火做飯?
“噠,噠,噠”
在夕陽之下,剛剛上岸的日軍騎兵,以5騎為一個小組,朝著北,西,東,三個方向各自散去。
按照命令,今夜他們將在三個方向搜尋二十里,然後再返回報告。
當晚18點,小松宮彰仁親王,奧保鞏,大寺安純,伊東亨佑,
一群日軍將軍乘船,開始返回軍艦。
在夜色之中,日軍步兵們抱著大量從唐可口北面空無一人的村子裡收刮的木材,燃起了堆堆熊熊大火。
到了夜晚21點,所有的日軍騎兵全部安然返回,報告周圍沒有發現任何清軍的蹤跡。
並且抓了六個大清百姓到海岸,由會華語的軍官一一盤問之後得知,這附近這幾個月以來,就從沒有清軍出現。
得到了這個本有預料的情報,登陸的日軍就更加的放鬆下來。
在他們驕傲的心裡早已斷定,除了山海關那一支追在第1軍屁股後面的清軍,可能有一些戰力,其餘在整個直隸省,大清再無任何一支真正能戰的軍隊。
所以,大家都放心的睡吧!
星垂平野,很明顯,明天又是一個豔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