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廊坊只要不打仗,隨時都可以回來。
可是萬一真的打起來了自己一家老小都沒來得及出城,那才真是天大的禍事!
廊坊城內近十萬百姓,在6號這一天,離城不下萬餘人。
兵部左侍郎王文錦見勸說無效,憤而寫奏摺,要送到津門,發報轉呈通州。
當晚,送信的騎兵在廊坊東南三十里的馬圈鎮,被抗倭軍偵查連攔截下來。
在抗倭軍進駐廊坊,王文錦利用萬本華的4哨控制廊坊城門,不允許抗倭軍軍隊隨意出城的同時。
抗倭軍的偵察連,一個騎兵連,也在廊坊周邊布控,截斷一些可能暴露抗倭軍意圖的資訊。
3月7號,廊坊城內的百姓離城更加兇猛,在這整整一天的時間裡,城內一片喧囂,在抗倭軍情報處人員的推波助瀾之下,到處傳揚著倭夷軍隊已經東下的訊息。
當天,超過有四萬人離開城內,到周邊各地親戚家去避難。
只是短短兩天的時間,廊坊城內的百姓,已經走空了一半。
3月8號,天只是剛剛矇矇亮,廊坊城緊閉的城門內口,已經早早的集中了不下三千人,拖家帶口的準備離城。
而在這個時候,經過4天5夜的漫長航行,紅雀號,公義號,禮裕號,經過了黃海,朝鮮海峽,對馬海峽。
駛進了東洋本州和九州之間狹長的馬關海峽,在馬關港靠岸。
當公義號,禮裕號,懸掛著大清青龍團式黃龍國旗,出現在港外的時候,整個馬關港已經是人滿為患。
到了輪船停靠碼頭,幾乎大半個馬關港的東洋百姓,漁民,浪人,妓子,都湧上了馬關港。
大清二品頂戴候選道伍廷芳,美國律師,前國務卿科士達,此時也在碼頭上和東洋外務書記官井上勝之助,外務大臣秘書官中田敬義,外務省翻譯官陸奧廣吉、原陳政,一起等待李鴻章下船。
不久,李鴻章那瘦高的身子出現在碼頭棧橋上面。
碼頭上面,頓時‘轟’的一聲,全部沸騰起來,所有的東洋人都止不住的朝著碼頭前方湧去。
“後退,後退!”
“嗶”
“清理出足夠空間;八嘎,用步槍接連,往後狠推!”
碼頭上面,不但幾乎所有的馬關警察都來維持治安,東洋還提前從北九州,福岡,山口,調來了大量的警察力量,如臨大敵似的四散在碼頭人群之中。
防止意外發生。
雖然在之前,伊藤博文已經警告過玄洋社、神刀館,這些東洋激進的社團,在和談期間不得生事。
然而面對那些狂熱的浪人,誰又敢保證一定是一切平安?
“父親,下去吧,文爵也在下面等著。”
李經方看到李鴻章看著碼頭如山的人群有點發愣,就走到李鴻章的身邊去攙扶,低聲提醒。
“哦,哦”
李鴻章畢竟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了,這次明白自己現在該怎麼做,於是就儘量的擠出乾硬的笑容,走上棧橋。
“平和にする李章をす!”
“燕京の全體の國を佔める!”
“東洋を出てください!”
在碼頭上面,突然響起了一片片的咒罵,熟悉日文的李經方的臉色,頓時就黑了下來。
“不用理會他們,用他們的鳥語罵著老夫聽不懂的話,按著咱大清的道理,其實就是反過來在罵他們自己。”
李鴻章看到大兒子的臉色不對,就知道下面喊得絕對不是什麼‘歡迎您來東洋作客’,‘熱烈歡迎,熱烈歡迎’這種好話。
他知道自己的這個大兒子心高氣傲,大半輩子又是順風順水,哪裡受過這種屈辱?就反過來安慰自己的兒子。
“殺死李鴻章,反對媾和!”
“打到燕京去,佔領全清國!”
“滾出東洋!”
然而在這個時候,碼頭的日文喊聲漸漸低了下來,反而是幾百個東洋浪人的齊齊中文大吼,在碼頭響徹。
這下子,李鴻章的臉色也黑了下來。
“立即制止,這裡全是洋人記者;八嘎,你們的眼睛都瞎了麼?”
東洋外務書記官井上勝之助氣的臉色發青,對著身邊的幾個警察局長破口大罵起來。
當天碼頭,東洋外務書記官井上勝之助照會清政府代表團: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外相陸奧宗光為日方議和全權代表。
隨即,在紛嚷的碼頭上,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