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1 / 4)

小說:醉回七九當農民 作者:雨霖鈴

吳永成所說的這個“打威風”的鑼鼓演奏,就是後來名聞全球的“威風鑼鼓”。這種鑼鼓的特點是表演形式氣勢宏偉,蕩氣迴腸,節奏穩健鮮明,起伏跌巖有序,雄資如將士出征;隊形似戰場列陣。具有很高的藝術性、觀賞性。在吳永成的前生中,他記得這個威風鑼鼓,曾經後來被邀有關部門赴京為“第一屆全國農民運動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四十週年大慶”;“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等國家級大型活動表演。中國音協主席李凌先生對這種民間藝術很是欣賞,親筆題詞稱其為“華夏第一鼓”,可謂譽滿京師、聲震神州。

威風鑼鼓最早因為古時候的社日祭祀土神、以及求神、祈雨而興盛,後來發展為民間社火和喜慶節日壓軸的民間藝術表演節目。從人類歷史的發展中我們可以發現:鑼鼓始終是最為重要的樂器,“無鼓不成樂”;它又是最為普及的樂器,“民間無樂不鑼鼓”;它更是在中國歷史上延展最為廣闊的樂器,宗教、政治、軍事、勞動、生活,幾乎無處不在。

在宗教祭祀活動中,鑼鼓又是人、神溝通的法器;在演奏時,是“群音之長”;在被統治階級運用時,是召集人眾、公示政令的權力象徵;運用在軍事上,是傳遞命令、鼓舞士氣;在集體勞動時,又是凝聚力量、協調動作的指揮。到了清末民國期間,鑼鼓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在各種場合,在田間地頭、集市廟宇、逢年過節、歡慶豐收等活動中,威風鑼鼓都是主角,在當地民俗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人民的生活、活動息息相關,娛人功能佔據了主導地位。

如果說,西洋音樂代表著的是雅緻的世界高階文化的話,那麼鑼鼓等民間音樂就是代表著濃郁的中國鄉土氣息的民族文化。吳永成決心在這次的建國五十週年大慶的時候,讓這枝土得掉渣渣的鄉土奇芭,大放異彩。

威風鑼鼓平時演奏的曲牌節奏複雜,技巧性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但是舊時的威風鑼鼓隊規模較小,一般是十四個人為一隊,稱為一堂。其中兩個人擊鼓,兩個人持,兩個人持鈸,八個人敲鑼,因為它用了鑼八面,所以又稱做“八面威風”。威風鑼鼓隊一般由炮隊、門旗、龍旗、樂隊組成,表演技巧有鼓技、鑼花、花、鈸花、槌花及整體佇列造形等。並因地域不同有南河、北河、南山、西山多種表演流派。圓形大鼓敲打表演;另一種表演形式是架子鼓,表演時隊形變化較少,行進中邊走、邊打。由於傳承的變化和地域的差異,威風鑼鼓形成了河東、河西兩個流派,常見曲目有《七牌子》、《牛腰子》、《亂如麻》、《風攪雪》、《銀扭絲》、《倒垂簾》等。

吳永成既然想要在這個鑼鼓節目上,出一個大大的風頭,沿用舊時候的演奏方式,那時肯定不行的。必須把這個節目重新加以改造、整理。

“二姐夫,你等著瞧吧,我要把咱們的這個‘打威風’鑼鼓,不僅要讓它敲到北京天安門廣場,還要讓它打出亞洲,走向世界,打出咱農民的八面威風來!”

第三卷 崛起 第二十九章 八面威風(上)

咚、咚、咚。。。。。。”

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上午十時,二十八響禮炮的回聲,還在廣場的上空激盪。廣場上一千二百人組成的軍樂隊高奏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五星紅旗在廣場中心的旗杆上,高高地飄揚。

一輛紅旗敞篷轎車駛出了天安門,越過金水橋,上面站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武裝力量的統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同志。

閱兵總指揮、北京軍區司令員秦基偉迎上去報告:“受閱部隊準備完畢,請首長檢閱。”

這位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二代偉人微微頜首:“檢閱可以開始。”

軍樂隊奏起閱兵曲,檢閱車緩緩地向東駛去,駛過一列列等待檢閱的部隊。

“同志們好!”

()好看的txt電子書

“首長好!”

“同志們辛苦了!”

“為人民服務!”

檢閱車透過一個個受檢閱的方隊時,鄧小平同志不斷向三軍將士高呼問候;而將士們也激動地高呼回應。

檢閱車繼續緩緩地前進,鄧小平同志揮手向將士們致意。將士們向統帥行注目禮,熱流衝擊著心扉。

檢閱吧,這支經過戰火的洗禮、動亂的衝擊而又重新邁開大步前進的英勇軍隊。

這是建國以來最隆重的首都閱兵式,也是一九五九年以來的第一次。

吳永成和他的百人威風鑼鼓隊,按照現場指揮的安排,在天安門廣場的一個群眾遊行方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