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4 / 4)

綠衣褲的人。

這個人一走近,就問孔子的弟子:“你是孔子的弟子吧?”

弟子答道:“是的,你有什麼事嗎?”

綠衣人接著問道:“請問,一年有幾個季節?”

弟子覺得很有趣,這樣的問題還用問嗎。不過,他還是出於禮貌,回答道:“當然是四個季節了。”

綠衣人聽他這麼說,十分不高興,反問道:“一年明明是三個季節,你怎麼可以說是四個呢?”

於是,兩個人就為此爭論了起來。 這樣的爭論,自然是沒有結果的。

無可奈何之下,綠衣人想出一個辦法。他對孔子的弟子說道:“要不然我們去找孔子評理,誰要是說錯了,誰就要給對方磕三個響頭,你看怎麼樣?”

孔子的弟子聽他這麼說,便答應他了。就這樣,兩人就一起去找孔子理論去了。 見到孔子,弟子把事情的原委向孔子說了一遍。

瞭解情況之後,孔子仔細觀察了一下那個綠衣人,然後對弟子說:“一年確實是三個季節。”

聽到老師的回答,弟子簡直驚得目瞪口呆。可是,既然老師這麼說,弟子只好認輸,很不服氣地給綠衣人跪下磕了頭。

弟子磕完頭之後,綠衣人高興地走了。 弟子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向孔子問道:“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個季節,您怎麼也說是三個呢?”

看著弟子認真的表情,孔子笑道:

“你沒仔細觀察那個人,他渾身都是綠色,其實他是一隻蚱蜢,春天生,秋天死,根本活不到冬天,他是不可能知道一年之中除了他所經歷的三季外,還有一個冬季的。

他跟你爭論,其實就是想把他的想法強加於你,你又何必跟他爭論呢?”

這就是著名的“三季人”典故。

從這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假如一心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人,實際上在不知不覺之中,就變成了目光短淺、心胸狹窄的蚱蜢,又怎麼能夠處理好人際關係呢?

3。做一個善良的人

《中庸》的仁愛,倡導的是一種關愛他人的善良品格。

一個善良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是會受到他人喜愛的,因為他總是對世界和他人,充滿了仁愛之心。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中庸》才主張,每個人都應該做一個善良的人。

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有一位十分出名的乞丐。他雖然淪落到討飯的地步,卻受到世人的推崇。

這位有名的乞丐,就是被尊稱為“千古義丐”的武訓。

這位“千古義丐”,雖然沒有洪七公那樣的絕頂神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