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個月後,洪武元年六月,靖江城破。七月廣西平定。兩廣全歸元璋版圖。

福建兩廣平定後,南部除掉四川、雲南以外,都聯成一氣了。大後方的人力和財力,供給北伐軍以無限的助力。

北伐軍的出發,事前經過元璋和劉基仔細商定了作戰計劃,再和諸將在軍事會議上研究決定。常遇春提出的作戰方案,是攻堅戰術,以為南方都平安了,兵力有餘,直取元都,以我百戰的精兵,來消滅元朝疲憊的兵力,非勝不可,到都城攻下後,分兵掃蕩,其他城池也可以不戰而下。元璋的看法正好相反,指出直攻大都的危險性,以為元朝建了上百年的都城,防禦工事一定很堅強,假定大軍孤軍深人,前有堅城,後邊補給線被切斷,元朝的援兵四面八方趕到,進不了,退不得,豈不壞事?不如用斫樹的法子,先去枝葉,再挖老根,先取山東,撤掉大都的屏風,回師下河南,斷掉它的羽翼,進據潼關,佔領了它的門戶,軍事要點都拿到手了,再進圍大都,那時勢孤援絕,自然不戰可取了。常遇春還是上次堅持直取平江的見解,以為巢穴根本一下,支幹自然不成問題,但沒有計較到孤軍深人,後方的交通線如何保持,萬一被切斷了,兵員和糧食的補充便陷入絕境,固然可以僥倖成功,但是太冒險了,非萬全之計。元璋的戰術是穩紮穩打,步步擴大,佔領地和後方聯在一起,補給線在自己兵力控制之下,立於不敗之地,確是勝算。諸將都同聲說好。。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三 南征北伐(3)

北伐軍的統帥部,也經過嚴密慎重的組織。在平陳友諒以前,諸將直接由元璋親自指揮,不相統率。有一次打了大勝仗,常遇春把漢的降兵全部殺死,徐達阻止不住,才派定徐達作大將軍,節制諸將。這次北伐大軍,關係更重大,徐達用兵持重,有紀律,尤其要緊的,是生性小心謹慎,聽話服從,靠得住,放得下心,任為徵虜大將軍,統帥全軍。常遇春摧鋒陷陣,所向無敵,當著百萬大軍,決不氣餒,勇敢先登,任為副將軍。元璋擔心他健鬥輕敵,特別約束告誡,如大敵當前,以遇春作前鋒,和參將馮勝分左右翼,將精銳進擊。右丞薛顯、參政傅友德勇冠諸軍,使獨當一面。大將軍專主中軍,責任是決定戰略,策勵諸將,不可輕動。

元璋再三申明紀律,告諭將士以北伐意義,戰爭目的不止是略地攻城,重要的是推翻這個壞政府,解除人民痛苦。所經地方和打下的城子,不可亂殺人,不可搶財物,不要毀壞房屋,破損農具,勿殺耕牛,勿掠人子女,如今是堂堂正正的大軍了,以前的作風都得改掉。如有收留下的遺棄兒女,父母親戚來討,得立刻還,不可掯勒,壞了名氣。

元璋是懂得宣傳的好處的,文字上口頭上的好話有時比刀槍還有力量。要使北方人民明白大軍北伐的意義,要解除北方官僚地主對紅軍的恐懼心理,和瓦解元軍的軍心士氣,火銃石炮沒有作用,有用的是宋濂的文章。宋濂奉命寫的告北方官吏人民的檄文說: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國,四海內外,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然達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嘆。自是以後,元之臣子,不遵祖訓,廢壞綱常,有如大德廢長立幼,泰定以臣弒君,天曆以弟酖兄,至於弟收兄妻,子蒸父妾,上下相習,恬不為怪,其於父子君臣夫婦長幼之倫,瀆亂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禮義者御世之大防,其所為如彼,豈可為訓於天下後世哉!

及其後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專權,憲臺報怨,有司毒虐,於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雖因人事所致,實天厭其德而棄之之時也。古云“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

常此之時,天運迴圈,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今一紀於茲,未聞有治世安民者,徒使爾等戰戰兢兢,處於朝秦暮楚之地,誠可矜憫。

方今河、洛、關、陝,雖有數雄,乃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虜禽獸之名,以為美稱。假元號以濟私,恃有眾以要君,憑陵跋扈,遙制朝權,此河、洛之徒也。或眾少力微,阻兵據險,賄誘名爵,志在養力,以俟釁隙,此關、陝之人也。二者其始皆以捕妖人為名,乃得兵權。及妖人已滅,兵權已得,志驕氣盈,無復尊主“尊主”本作“尊元”。庇民之意,互相吞噬,反為生民之巨害,皆非華夏之主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