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訓導葉伯巨了。洪武九年,葉伯巨上書言事,說太祖“太過者三”,第一條就是“分封太侈”:

諸王各有分地,蓋懲宋、元孤立,宗室不競之弊。而秦、晉、燕、齊、梁、楚、吳、蜀諸國,無不連邑數十,城廓宮室亞於天子之都,優之以甲兵衛士之盛。臣恐數世之後,尾大不掉,然則削其地而奪之權,則必生觖望,甚者緣間而起,防之無及矣。議者曰,諸王皆天子骨肉,分地雖廣,立法雖侈,豈有抗衡之理?臣竊以為不然。何不現於漢、晉之事乎?孝景,高帝之孫也,七國諸王,皆景帝之同祖父兄弟子孫也,一削其地,則遽構兵西向。晉之諸王,皆武帝親子孫也,易世之後,迭相攻伐,遂成劉、石之患。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禍患立生,援古證今,昭昭然矣。

在當時,太祖見疏大怒,認為葉伯巨這是在離間他們一家骨肉,發狠要親手射殺他。葉伯巨終於為這件事死在了獄中。不幸的是,在日後,葉伯巨所言的果然變為現實,真是一語成讖。

太祖定製,皇子封為親王都授予金冊金寶,年食祿米萬石。親王冕服車旗邸第,僅下天子一等,公侯不得與之平起平坐分庭抗禮,公侯大臣見了親王們都要“伏而拜謁”。藩王的嫡長子立為世子,即藩王的未來接班人,十歲時就授予金冊金寶。其他諸子則授予塗金的銀冊銀寶,封為郡王。以後各世子孫都有封爵,自六世孫以下都封為奉國中尉。他們出生的時候要向宗人府請名,年齡大了要請婚。但他們不能從事士農工商之類的行當,只是坐糜俸祿。明中期以後,皇室成員的俸祿成了國家沉重的包袱。

藩王的就職典禮也甚是隆重。唯有藩邸護衛有人數限制,少者三千人,最多不過萬九千人,這是防藩王作亂的意思。但這只是就一般情況而言,像北邊防禦蒙古的幾個藩王,所統兵士都超過此數。例如在大寧的寧王“帶甲八萬,革車六千”。

同時太祖又怕後代繼統者不肖,被群小矇蔽,所以在立祖訓的時候,有“皇上如其昏瞀不明,權奸當國時,准許藩王起兵進京清君側”。太祖的籌劃自覺到了盡善盡美,如此處心積慮機關算盡,卻不料此舉後來居然尾大不掉,遂成燕王靖難的禍祟,藩王們擁兵自重,他們沒有行政權,但有軍事權。朝廷調地方軍隊,地方守鎮官還要得到當地藩王令旨後才能調動。遇有戰事,即使元勳宿將也要聽藩王節制。太祖感到他這套制度比以往歷代都嚴密,大明江山可以長治久安了。但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剛死,就爆發了燕王朱棣與建文皇帝爭奪皇位的“靖難之役”。太祖這也是立法防弊,弊反愈多,弄巧成拙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七章 黨獄再升級(2)

■ 教子有方

太祖因為與馬皇后的恩愛,對於她所生的長子,也是疼愛非常,在他一出生的時候正趕上戰事連連,太祖卻頓時就開顏歡笑,到了三朝,太祖還親自抱了太子,祭告太廟,賜名朱標。在朱標以後,太祖所有的兒子出生,因為軍情緊急,他甚至對自己的那些個兒子看都來不及看上一眼,就又到前線指揮打仗去了,至於怎麼樣為這個孩子取個吉祥名字,他就更沒有工夫去琢磨了,比如日後成為大明朝第三代皇帝的朱棣就是這樣的,他一直到七歲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太祖在打天下時和在位的前期很重用有學問的文人,如李善長、劉伯溫、朱升等人,他其實一生都為自己文化水平低而遺憾,因此,他十分重視對孩子們的教育。因自己年少時家貧無力求學,他稱帝的第一年,就在宮中修建了大本堂,作為太子和諸皇子學習的場所。堂中藏有大量歷代圖籍,以供觀覽。

太祖還徵聘各地名儒,輪班授課,教育太子和諸王,如宋濂等人,都是滿腹經綸的大儒。太祖對教師們說:“一塊純金得找高手名匠打造才不算辜負了它,一塊美玉須得有好玉匠才能把它雕琢成器。子弟好而不求明師,這豈不是愛子弟反不如愛金玉?好師傅要做出好榜樣,因材施教,培養出人才來。朕的孩子們將來都是要治國管大事的,諸功臣子弟也是要做官辦朝事的,所以必須要首先讓他們成材。教育他們的方法,要緊的是正心,心一正萬事都好辦了,心不正,諸欲交攻,那實在要不得。所以你們要用真才實學來教導他們,用不著像一般文士那樣光是記誦辭章,尋章摘句,死記硬背,那樣一無好處。”

在這樣的嚴格教育下,諸皇子成年後大都很能幹,有的善於統兵作戰,有的擅文長詩,有的文武齊備。對幾個不爭氣的兒子,太祖嚴加訓斥,連死了也不姑息。二兒子秦王生前有很多過失,死後,太祖親諡為“憋”。十兒子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