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有抱負和有
自尊的人。
處於相同困境的女人肯定不一樣。談到貧困潦倒的人
時,我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女人。她們很少站在等待救濟
的隊伍中,很少見到她們在街上乞討,而且在人群中, 她
們也不像窮困的男人一樣有清晰可辨的特徵。當然,我指
的不是那些像遊手好閒的男性乞討者一樣、在城市街道上
蹣跚而行的老婦人。我指的是那些相當年輕、高雅和聰明
的女子。這種人一定也有許多, 但她們的失意並不明顯。
也許失意的女人都自殺了吧。
當一個人窮困潦倒時, 他就有了沉思的時間。他可能
不遠數里去找某個人求職,結果卻發現空缺職位已被補上,
或者工作沒有底薪,只能靠銷售一些沒人會買(除非出於
同情)的無用小東西來賺取佣金而已。放棄這份工作之後,
他只能又回到街上,無家可歸,四處遊蕩。於是他走啊走
啊。他注視著櫥窗內不屬於自己的奢侈品,心中深感自卑,
並讓位給那些興趣盎然、駐足觀望的人。他可能遊蕩到火
車站,或到圖書館歇歇腳,取點暖,但那不是找工作, 所
以還得繼續流浪。他可能不知道,即使體形外貌並未流露
出他的境況,他漫無目標的行為本身已經說明了一切。他
或許身著以前有工作時留下的好衣服,但這些好衣服也掩
思
考
致
富
238
飾不了他的消沉。
看著那些有工作的人個個忙忙碌碌,他從內心深處羨
慕他們。他們擁有獨立性、自尊心和人格, 於是他無法讓
自己相信—自己也是一個好人,雖然他時時極力爭辯,
有時也能得到有利於自己的結論。
造成這種差異的就是金錢。只要有一點錢,他就能恢
復自我了。
恐懼批評
人最初是如何產生這種恐懼的, 沒人能說清楚,但有
一點可以確定—它是高於一般形式的恐懼。
作者傾向於認為恐懼批評屬於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的
一部分,這一點使他不僅奪走同胞的物品, 還批評同胞的
人格從而使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眾所周知, 小偷會批評被
盜者,政客不是透過展現自己的美德和才華,而是透過詆
毀對手的名譽而獲得職位。
聰明的服裝業者毫不遲疑地利用人們這種對批評的恐
懼,而這種恐懼正是人類的通病。所以,每個季節的服裝
款式都在變化。是誰決定著這些款式呢?當然不是服裝購
買者,而是生產者。生產者為什麼經常變換款式呢?答案
很明顯。變換款式的目的是賣掉更多衣服。
出於同樣的原因,汽車廠商每個季度也更換車型。沒
第
十
五
章
六
種
恐
懼
239
人不想開上最新款式的汽車。
恐懼批評會剝奪人們的主動性, 推毀其想像力,限制
其個性,奪走其自立,並以各種可能的其他方式害人。父
母經常批評孩子,而給孩子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我有一
位童年好友, 他的母親幾乎每天都要打他, 打完後總說:
“到不了2 0歲,你就得進勞教所。”結果他在1 7歲那年進了
勞教所。
批評是人們做得太多的一件事。每個人總有一大堆的
批評,無論別人接受與否,他們都會免費奉送。最親近的
人經常就是最愛批評的人。任何家長如果透過不必要的批
評而使孩子心中產生自卑,就應被為一種罪過(事實上它
是情節最嚴重的一種罪過)。善解人意的僱主會憑藉建設性
建議,而非批評,來挖掘人們的最大潛力。父母也可在孩
子身上獲得同樣的效果。批評會在心中種植恐懼或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