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同樣一直視西岐為心腹大敵,不僅是因其有過叛亂的前科,更是因西岐在姬昌的治理下,同樣強盛繁榮,保不齊日後便會以下伐上。
更何況還有帝乙的私仇在內,就算西岐不叛亂,紂王也遲早會對西岐動手。
北伯侯崇侯虎算是紂王的鐵桿擁蹙,也是原史四大諸侯中最“助紂為虐”的一個,其在領地內橫徵暴斂,欺壓百姓,威德盡失,周圍小諸侯叛亂不斷,素來為其餘三侯所不齒。
崇侯虎貪財好色,媚上欺下,是個標準的“土豪劣紳”型人物,但野心甚小,內心中對王權的畏懼和臣服觀念比較強。
對於一位君王來說,這種人雖然劣跡斑斑,卻比那些聲名顯赫的“聖賢”更容易掌控,所以崇侯虎反而是四大諸侯中威脅最小的一位。
南伯侯鄂崇禹外表粗豪,內心深沉,誰也猜不到他腦子裡在想什麼,是四大諸侯中最難纏的角色。
最後就是東伯候姜桓楚了,他相貌英偉,為人正直,智勇兼備,是四侯中唯一實力能與姬昌相提並論的人物。
紂王從已經徹底對他歸心的姜文煥那裡瞭解到,歷代以來,姜氏一門的宗族觀念都十分濃郁,有時甚至超過了對王權的重視。
所以紂王將來要想天下一統,把分封制改成更適合統治的君主集權制,姜氏一門只怕是幾塊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不過如今有了后羿的齊國,姜桓楚幾乎相當於隨時處於了大商的監視之下,其有什麼異動,首先就要面對齊國的征討。
原本就善騎善射的東夷族,有了紂王大方分享的馬鞍馬鐙與連弩,其戰力立刻便暴增數倍,單憑姜桓楚,還真不一定是后羿的對手。
事情到這,東夷之禍基本上算是平定,紂王首次御駕親征便取得了輝煌大勝,當然,他心裡也知道,此次大勝的功勞,幾乎完全屬於孔宣等人。
不過孔宣等人皆為道行高深的修行之人,也無須紂王封賞,說白了,他們之所以來大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