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李海以為朱煒會順著往下談他的看法時,朱煒話鋒一轉,又問,“你對第五代艦載戰鬥機瞭解多少?”
“殲-35?”李海詫異說。
朱煒說,“還沒有定型,所以你說的這個武器編號是不正確的。當然,是你所說的那款飛機。”
李海回憶著說,“我瞭解到情況不比網民多多少。原型機早就出來了,廠家一直在改進,聽說用了不少殲二零的技術。不過,咱們海軍總部對這款飛機不太滿意。”
“的確是不滿意。”朱煒微微點了點頭,算是坐實了這個說法,他說,“前幾年部隊給廠家撥了一筆錢,想看看這個飛機出來之後到底是什麼情況,結果不盡人意。”
李海接上話頭說,“主要是發動機嗎?”
“主要問題是發動機。”朱煒說,“兩臺中推,推力加起來比不上f-35的一臺,差距太大了。”
李海笑著說道,“那也不是廠家的問題吧,航空動力所的原因。”
“都是一家人,分那麼清楚幹什麼。”朱煒搖了搖頭,繼續說道,“既要大推力,也要超音速巡航。殲-20a上那個型號直徑太大,不適合第五代艦載戰鬥機。那麼,如果把尺寸放大,又有悖於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的指標要求。”
航母的空間和飛行甲板面積攏共就那麼大,海軍對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的尺寸卡得很死,留給廠家的設計空間非常有限。
朱煒說,“事實上,殲-15系列的尺寸是大過頭了,為了實現依靠自身動力實現滑躍起飛,增大了機翼面積,顯得更大了。以一號艦為例,撐死了放二十四架,再多就轉不過身來了。”
“如果是殲那樣的尺寸,可以多放六架,達到了三十架。這可是多了一個加強中隊的戰鬥力了,高下立判。”
李海認可地點頭。
即便從二戰期間,美國海軍與日本帝國主義海軍之間的航母編隊對決戰例來看,多搭載兩三架戰鬥機,可能就是奪得勝利的關鍵。
航母的戰鬥力源自於戰鬥機,載機數量決定著戰鬥力的強弱。
人民海軍對這一點有清醒的認識。
“尺寸卡死了,那就得在這個範圍裡做文章。”朱煒沉聲說,“我們沒有想過殲十五b型所搭載的新改發動機能移植到下一代艦載戰鬥機上面,單是尺寸就不合適。”
李海連忙說,“技術可以移植,小型化這塊,咱們的技術還是可以的。”
“你說對了。”朱煒笑著點頭,“前提是要具備超音速巡航的能力,今天就讓我們看到了新改發動機的這個潛力。”
頓了頓,朱煒說,“我想給你增加一項任務。”
李海立即站起來,“請首長指示!”
“坐下。”朱煒壓了壓手,繼續說道,“在試驗訓練的基礎上,你負責透過試飛挖掘新改發動機的潛力。這意味著,你休息的時間會很少,飛行的強度會非常高。”…。。
李海連忙說,“請組長放心,我肯定沒問題!”
“你師父年輕的時候是個小財迷,每逢飛行日肯定是想方設法多飛一些時間的,就為了多弄點拉桿費。”朱煒笑著說。
談到師父這些趣聞,李海不敢接話,只是尷尬笑著,好像朱煒是在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