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時45分,漆黑的南海海面,16號航母向南航行,數艘護衛艦艇拱衛四處,組成了標準的單航母作戰編隊。
各部門完成了戰鬥準備。
時50分,編隊指揮員命令航母作戰編隊全速前進。
5日零時正,各作戰單元接到演練指揮部命令,進入了作戰部署,最後的戰鬥準備。
兩百海里外,三個混編艦隊呈戰鬥隊形全速南下進入演練海域。水下,數條潛艇組成的水下作戰編隊正在向預定海域進行部署機動……
南方沿岸海航場站,地勤人員正在加緊準備,空勤人員已經在作戰會議室集合……
時55分,忘我礁,木沙海軍訓練站,機場跑道起飛位置。
89324號殲轟-7a已經做好了起飛準備。
前艙飛行員兼第二攝手、海軍上尉李海,後艙第一攝手、央臺記者莊小瑩。莊小瑩採納了李海的建議,使用了多片衛生巾作為紙尿褲,不過起飛之前她控制了水分的攝入,但李海知道之後,強行她攝入了足夠的水分,並且交給她一袋子航空早飯。
李海檢查戰機狀況。
機內滿油、三具副油箱、翼尖兩枚空空導彈、一具小型偵察吊艙,十一個掛架只是用了其中的六個,但載重已經非常大。一般情況下,殲轟-7a只會在機腹下的過載掛架掛一具副油箱,便已經足夠達到3500公里的航程。
此次因為要拍攝足夠多的戰前準備畫面,飛行距離將近4000公里,所以掛載了三具副油箱,武器彈藥方面只在翼尖掛架掛載了兩枚pl-9c格鬥導彈。
小型偵察吊艙在機腹前側左邊掛架,位置是左進氣道下方內側,其主要用途是進行全向拍攝,主要範圍是下方。
李海重點檢查了燃油情況,尤其是副油箱的油路情況。
5日0時0分0秒,演練指揮部給各保障分隊下達了命令,塔臺向李海下達了起飛命令。
“雪花計時起飛!”
李海和莊小瑩這個攝手小組分到了“雪花”這麼個作戰單元編號,李海想破腦袋也想不出是什麼意思。雪花啤酒還是雪花膏?
一般情況下,部隊命名代號多多少少會帶點地域特色,“雪花”的出處完全沒有邏輯。
兩臺渦扇-9發動機的噴口張到最大直徑,迸發出強大的推力,推動著重達25噸的戰機開始滑跑,桔紅色的尾焰非常醒目。
李海的動作很保守,按部就班的進行常規起飛。一來要控制燃油的消耗,二來則是因為大掛載的情況下他想快也快不起來。
莊小瑩感覺到推背感沒有昨天下午的那麼強烈,她手裡舉著相機拍攝,各個角度,還特意從後往前給李海拍了幾張特寫,可惜看不到臉。
“雪花”飛豹戰機拔地而起,爬升的時候緩慢向右轉,把航向從180調整到了360,直指北方。
此時的南海海空異常的安靜,演練海域、空域已經宣佈禁航,化為了軍事管制區,任何船舶、飛行器禁止闖入,否則因此產生的一切後果自行負責。
飛豹戰機猶如孤獨勇士,在戰鬥氣氛越來越濃郁的時候,獨自進入了演練空域,徑直的飛向了第一個主角——16號航母作戰編隊。
30分鐘後,李海看到了正在全速航行的16號航母作戰編隊,他與航母飛行控制中心取得了聯絡,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開始對該編隊進行拍攝。
莊小瑩很快進入了狀態,漆黑的夜裡,為了達到最好的拍攝效果,李海儘可能的拉近了距離,儘可能的飛得更低。也許是因為黑夜,莊小瑩並不覺得這樣的距離有多麼危險。
十分鐘後,16號航母開始釋放艦載戰鬥機,一來是配合拍攝,二來是在正式開打之前再檢驗一下部隊的出動能力。
李海心情激動,看到了16號航母就像是看到了家。從飛鯊基地出來的新飛行員,必須要完成著艦資質認證,這項工作就是在16號航母上進行的。
著艦資質有兩種,晝間和夜間,取得了夜間著艦資質,意味著向全天候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邁出了一大步。如果僅僅完成晝間著艦資質認證,那麼只能在白天飛行。
迄今為止,距李海所知,全天候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沒多少。石磊磊指揮的烈火大隊也僅有一半人取得了資格。
李海和航母飛行控制中心保持著聯絡,以航母為中心做圓周繞飛,高度控制得很好,以便於莊小瑩能夠在適當的距離和高度之上,拍攝下殲-15夜間滑躍起飛以及夜間阻攔著艦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