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也是江蘇省淮安縣出身,但究其祖籍則是紹興。史堅如留有二十歲時的照片,容貌酷似周恩來,一時之間蔚為話題。
史堅如在東京見到了孫文,兩人對談天下事。年輕的史堅如對這個領袖甚為傾心。
史堅如意圖炸死總督的事件留下一個謎團。即他在廣州起事原是一種欺敵戰術,目的在掩護孫文等人從惠州進兵福建的行動。
然而,惠州起義遭到取消,直接的理由是彈藥不足,其實最大的挫折還是未能獲得日本的支援。兒玉源太郎對孫文的支援因政變(伊藤首相的登場)而轉為毫無實現的可能。
——難期外援。
接獲孫文這一憤慨的電報後,鄭士良便下命解散全部軍隊。時值十月二十二日。
鄭士良應該會用電報將惠州起義中止一事通知欺敵作戰的相關人員。但為何在六天之後史堅如又強行作戰呢?
年輕的史堅如一定是認為,好容易才挖好坑道,即使已經失去欺敵作戰的意義,也要進行一場爆破。的確,此一事件產生了令清朝當局膽戰心寒的效果。
史堅如被稱為是繼陸皓東之後的第二健將,其實非僅史堅如,唐才常也應該被列入才對。
唐才常出身湖南,與年長他二歲的譚嗣同是總角之交的好友。譚被康有為召喚至北京後,有感於同志太少,故拍電報催促待在湖南長沙的唐才常上京。唐欣然動身,但在抵漢口時便獲悉維新失敗以及譚嗣同等人遭處決的訊息。
千古非常奇變起,
拔刀誓斬佞臣頭。
這是唐才常所作詩中的兩句。
返回湖南後,他收拾身邊事,然後從上海繞經香港、東南亞而去到日本。在日本他與犬養毅見了面。
之後他便不時赴東南亞。在新加坡與康有為見面時,唐才常建議道:
“孫文最近力量增加不少。何不考慮與興中會合作?”
“有許多人提出同一建議,我的回答只有一個。難道你不曾聽說過?”
康有為所言僅僅如此。
雖對孫文的思想產生共鳴,但唐才常卻未能離開康有為。
“哈哈哈,又是帝傅那一套說辭嗎?士大夫終究還是拋不開頭銜。”
孫文這麼說並搖搖頭。
帝傅是皇帝的守護者之意,康有為總是將這話掛在嘴邊。對他而言,總督及尚書不算什麼,只有他這個皇帝身邊的帝傅才夠高格調。這些人動不動就提到格調問題。
“起義”——亦即唐才常的起事被視為是康有為保皇派唯一的一次武裝抗爭行動。唐才常因與譚嗣同的關係而多半被歸入保皇派,但事實卻未必如此。
梁啟超在赴檀香山之前,於東京的紅葉館為唐才常舉行了一場餞行會。會中也邀請了孫文、陳少白和宮崎滔天等人。孫文還為唐才常等人介紹了長江流域的興中會會員。
唐才常在上海設立了一間名為東文學社的日語學校,目的是掩飾起義的據點,其母體是取名為自立會的一個團體。
該會的章程明定建立一個新的自立國家,但又載明君臣之義不能廢。因若不打出勤王的招牌,則無法獲得康有為的金錢資助,但若不主張建立一個新的自立國家,則又難以和秘密結社合作。
針對該會的章程,欲化身變色龍的唐才常和原則主義者的畢永年進行了一整晚的爭辯。
眾健將(5)
“總之希望多招募些人。以勝敵為先決條件。爭辯則留待以後可也。”
唐才常說道。
“若要談勤王之類的,則討論再多也是無益。”
畢永年的太陽穴抽搐了一下。
“為成就大事,人有時不得不隱忍。”
“我想告別這個凡事都需隱忍的世間。”
“那就告別吧!為這事鬥嘴整晚簡直是愚蠢之至。又不是從頭到尾都高舉著討賊勤王的旗幟!”
“此話何意?”
“若無王,那還有什麼勤王可言呢?”
“算了!我要走了。”
畢永年起身離去。
與自立會有別,另有一個組織叫做中國國會,會長是中國第一個留美學生容閎,翻譯過赫胥黎(ThomasHenryHuxley)的著作而擁有廣大影響力的嚴復是副會長。唐才常則被任命為總幹事。
此會專門收容在北京遭鎮壓的維新派人士,乃因上海有租界,所以才能做這類事情。
自立軍的起義因軍費遲遲未能籌齊而一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