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岸。另外,孫文所搭的“佐渡丸”和李鴻章所搭的招商局安平號約在同一時間停泊在香港。香港總督向上級請求指示,是否可對兩人在香港會面商談合作事宜不加干涉?此一電報的日期是在“佐渡丸”駛離新加坡的七月十二日當天。
索爾茲伯裡在七月十四日的電報中答以“不可”。因此,孫文便未獲準在香港上岸。
而在日本外務省檔案中亦有讓人感興趣的一份兵庫縣知事的報告。該檔案的文號是七月二十五日的“兵發秘字第四一○號”。內容是前一天(七月二十四日)搭“佐渡丸”抵神戶的孫文和友人談話的概要。
根據這些文獻,可知香港總督在背後慫恿李鴻章,說大清國當今的時局正有利於兩廣(廣東、廣西)脫離清朝獨立,要李鴻章聘孫文為顧問,乘機取得政權。對此,李鴻章答以今後將觀察時局之趨勢再慢慢決定。孫文則對來客說,香港總督的膽識著眼於將兩廣劃入英國勢力範圍,而李鴻章則只在香港停留一晚便又乘船北上,使香港的外國人圈子感到非常失望。
事實上,在索爾茲伯裡首相堅持光榮的孤立主義之情況下,也難怪李、孫二人的合作未能獲得英國的支援。兩年後的日英同盟亦是在格萊斯頓(WilliamEwartGladstone)成為外相之後方才有實現的可能。
李鴻章是在一九○○年七月十七日搭招商局的安平號去香港,隔天的十八日便出發赴上海。
在香港儀仗隊的列隊歡迎及十七響禮炮之下,李上岸禮貌性地拜會了香港總督卜力。他在香港僅停留了一晚。
孫文等人所搭的“佐渡丸”在七月十六日抵香港,於二十日朝日本駛去。
孫文和李鴻章在香港停留的日期相重疊,但兩人並未碰面。孫文當時尚未獲解除入境限制。
在“佐渡丸”上,孫文等人召開了會議討論下次的起義行動。
“情勢並不差。起義地點選在惠州,弼臣(鄭士良)對惠州瞭如指掌。那一帶的會黨也與他相熟。在廣州則由史堅如和鄧蔭南做呼應。民政之事就交給畢永年吧!”
孫文分配了任務給眾人。
至於起義的日期,則由宮崎滔天提出立刻發難的意見。
“這種事一想到就得立即進行。”
宮崎堅持立刻發難的論調。
“那麼要如何暗中透過那個呢?”
孫文指著海上一艘像是炮艦的身影,用英語如此說道。
“佐渡丸”的近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