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滬順起義、八一南昌起義和反“圍剿”戰爭,歷經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率部開闢晉冀魯豫根據地,發起上黨戰役、平漢戰役,帶領10萬雄師渡黃河,挺進中原,與鄧小平同志一道統一領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西南戰役,每一次戰役都傾注了劉伯承大量的心血。在三十幾年的戎馬生涯中,他失去右眼,###次身負重傷,一條腿也落下殘疾。然而,他的驍勇善戰、足智多謀,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高超的指揮藝術,使他贏得了“川中名將”的美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他的指揮藝術達到了爐火燉青、出神入化的地步,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戰勝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劉伯承不但是一名卓越的軍事家,也是一位孜孜苦讀、勤奮著述的學者。他在軍事理論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劉伯承早年留學蘇聯,打下了較好的俄語基礎,學習了不少蘇聯的軍事理論著作,歸國後長期從事編譯工作,是我國最早的編譯科長。他編譯的外國軍事理論著作,為豐富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中國軍事科學彌足珍貴的財富。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劉伯承利用作戰間隙,用僅有的一隻眼睛刻苦攻讀,縱覽斐聲古今中外的軍事理論書籍,結合中國革命戰爭的實際情況,寫下了一百餘萬字的軍事著作。他的理論研究,就是為軍隊作戰和培養軍事人才服務的,所以能夠緊密結合實際,對於中國革命戰爭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也成為培養軍事人才寶貴的資料。 建國後,劉伯承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在健康日益惡化的情況下,仍辛苦操勞,嘔心瀝血,為培養我軍的高階指揮幹部和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不僅如此,劉伯承還是一個黨性觀念和組織觀念極強的人,他處處以黨的利益為重,對於上級的命令和指示,向來都是反覆研究,認真執行。在反對教條主義之風盛行的時候,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卻仍然毫無怨言,嚴格自律,表現出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磊落襟懷和高尚情操。 中華民族是東方“龍”的民族,毛澤東稱劉伯承“是條龍”,正是對他的高超軍事造詣和常勝將帥的革命軍事生涯的真實寫照。 劉伯承同志雖然已經去世,但他的光輝業績和高尚品德將永載史冊,永遠被我們銘記。   。。
羅榮桓小傳(1)
羅榮桓,原名羅鎮慎,字雅懷,1902年11月26日出生於湖南省衡山縣寒水鄉南灣村(今屬衡東縣)一個鄉紳家庭。羅榮桓出生時家境已經敗落。母親賀氏善良寬厚,外柔內剛。父親羅國理較為守舊,經營一間“永隆號”雜貨鋪。羅榮桓8歲入私塾,後轉入新式小學。讀高小時,一位國文老師取《詩經·魯頌·泮水》中“桓桓於徵,狄彼東南”中威武之意,為其改名為羅榮桓。 1919年,羅榮桓入長沙協均中學讀書。1924年入青島大學讀書,受“五四”運動影響曾參加“五卅”反帝愛國活動。在青島大學讀書期間,他親眼看到東洋人在櫻花節旁若無人的狂歡,日本軍艦在膠州灣肆意遊弋,想起了“五卅”運動中烈士流的鮮血,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下定決心一定要為救國救民做出一番大事業。由於他學的是工科,瞭解我國的工業落後問題,因此他認為要使中國富強,必須要振興工業。接著,他和同學們興辦了“三民實業社”,開始了他第一次救國救民的嘗試。然而,在當時中國整個民族工業都受到帝國主義的排擠、壓迫的情況下,這幾個學生僅僅憑著一股愛國熱情辦起來的一個手工作坊,怎麼能和帝國主義的壟斷資本相競爭呢?不到一年,這個實業社就因維持不下去而夭折。 1926年秋,他從青島大學預科畢業,回鄉後組織農民協會,鬥爭土豪劣紳。1927年夏天,羅榮桓考入武昌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前身)理學院,不久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員。7、8月間,他遵照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到湖北南部的通城、崇陽一帶發動農民暴動。8月20日,羅榮桓參與領導了通城起義,任通城和崇陽農民自衛軍的黨代表,隨即率部隊至江西修水,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羅榮桓任特務連黨代表,旋即帶領百餘人到湖南參加秋收起義。起義軍在毛澤東的帶領下向羅宵山脈進軍。途中,毛澤東在三灣村將起義的工農革命軍縮編為兩個營和一個特務連,羅榮桓仍為特務連黨代表。 毛澤東和羅榮桓等黨代表在水口、大汾等地發展了我黨第一批士兵黨員,有了這批黨員,“支部建在連上”才開始真正落到了實處。此後,羅榮桓便跟隨毛澤東在部隊中開展政治思想工作。 上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