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昱(音yù;)當皇帝,這就是晉簡文帝。桓溫當了宰相,帶兵駐在姑孰(今安徽當塗)。
過了兩年,晉簡文帝病重,留下遺詔由太子司馬曜繼承皇位。這就是晉孝武帝。桓溫本來以為簡文帝會把皇位讓給他,聽到這個訊息十分失望,就帶兵進了建康。
桓溫到達建康那天,隨身帶的將士,都是全副盔甲,手裡拿著明晃晃的武器。朝廷官員到路邊去迎接時,看到這個情景,嚇得變了臉色。
桓溫請兩個最有名望計程車族大臣王坦之、謝安到他官邸去會見,王、謝兩人早已聽說桓溫事前在客廳的背後埋伏一批武士,想殺掉他們。所以,王坦之到了相府,渾身出冷汗,連衣服都溼透了。
謝安卻十分鎮靜。進了廳堂坐定之後,他對桓溫說:“我聽說自古以來,講道義的大將,總是把兵馬放在邊境去防備外兵入侵。桓公為什麼卻把兵士藏在壁後呢?”
桓溫聽了,也有點不好意思,說:“我也是不能不防備點兒。”說著,就命令左右把後面埋伏好的兵撤去。
桓溫看到建康計程車族中反對他的勢力還不小,不敢輕易動手。不久,就病死了。
桓溫死後,謝安擔任了宰相,桓溫的弟弟桓衝擔任荊州刺史,兩人同心協力輔佐晉孝武帝,東晉王朝出現了團結的氣氛。
……
。。。
 ;。。。 ; ;
123 王猛捫蝨談天下
桓溫第一次北伐駐軍灞上的時候,有一天,一個穿著一身破舊短衣的讀書人到軍營前求見桓溫。桓溫正想招攬人才,聽說來了個讀書人,很高興地接見了他。
這個讀書人名叫王猛,從小家裡很貧困,靠賣畚箕過活。但是他挺喜歡讀書,學問淵博。當時關中士族嫌他出身低微,瞧不起他,他毫不在乎。有人曾經請他在前秦的官府裡做小官吏,他也不願去。後來索性在華陰山隱居了下來。這次聽到桓溫打進關中,特地到灞上求見桓溫。
桓溫想試試王猛的學識才能,請王猛談談當今天下形勢。
王猛把南北雙方的政治軍事形勢分析得一清二楚,見解十分精闢,桓溫聽了不禁暗暗佩服。
王猛一面談,一面把手伸進衣襟裡摸蝨子(文言是“捫蝨”,捫音mé;n)。桓溫左右的兵士們見了,差一點笑出來。但是王猛卻旁若無人,照樣跟桓溫談得起勁。
桓溫問他說:“這次我帶了大軍,奉皇上的命令遠征關中,為百姓除害。但是為什麼我來到這裡,地方上的豪傑都不來找我呢?”
王猛淡淡一笑說:“您不怕千里跋涉,深入敵人腹地。但是長安近在眼前,您卻不渡過灞水。大家不知道您心裡怎麼打算,所以不願來見您啊。”
王猛這一番話正說中了桓溫的心事。原來桓溫北伐,主要是想在東晉朝廷樹立他的威信,制服他在政治上的對手。他駐軍灞上,不急於攻下長安,正是想儲存他的實力。
桓溫無話可答。但是他看出王猛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從關中退兵的時候,他再三邀請王猛一起南下,還封他一個比較高的官職。王猛知道東晉王朝的內部矛盾很大,拒絕了桓溫的邀請,仍舊回到他的華陰山去了。
但是這樣一來,這個摸蝨子的讀書人卻出了名。
後來,前秦的皇帝苻健死了,他的兒子苻生是一個十分殘暴的人,很快就被他的堂兄弟苻堅推翻。
苻堅是前秦王朝中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他在即位以前,就想找一個得力的助手。有人向他推薦王猛。
苻堅派人把王猛請了來,兩個人一見如故,談起歷史上興亡大事,見解完全吻合。苻堅高興得了不得,認為真像劉備找到諸葛亮一樣。
苻堅即位後,自稱大秦天王。王猛成為他最親信的大臣,一年裡被提升五次,權力大得沒人能跟他比。
那時候,王猛才三十六歲,年紀輕輕,又是漢族人。前秦的氐族老臣見到苻堅這樣信任王猛,哪會心服。有個氐族大臣樊世,是跟著苻健一起打下關中的。有一次見到王猛,很生氣地罵他:“我們耕種好土地,你倒來吃白飯。”
王猛也頂了他一句說:“你們不但要耕種,還要給我做飯呢!”
樊世更冒火了,說:“我不把你的頭割下來掛在長安城頭上,我也不想活了。”
隔了幾天,樊世和王猛在苻堅面前又爭論起來,樊世當著苻堅的面,要想打王猛。苻堅覺得樊世鬧得不像話,把他辦了死罪。從此以後,氐族官員再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