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不穩定的原因之一。
不管原因到底是什麼,它們導致了一個根本的變化:在世界經濟中,產品和服務的實體經濟,與貨幣、信用和資本的符號經濟,不再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而是漸行漸遠。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1章 轉變後的世界經濟(10)
現在通行的國際經濟理論仍然是新古典主義,它認為產品和服務的貿易決定了國際資本的流動和外匯匯率。然而,在最近10年或15年間,資本流動和外匯匯率幾乎完全獨立於對外貿易,甚至與此相背離(如1984/1985年美元升值期間)。
但世界經濟也並不符合凱恩斯理論模型——該理論模型認為符號經濟決定實體經濟。世界經濟的動盪與國內經濟的波動,這兩者之間的聯絡越發模糊。比如說美國,儘管它的貿易赤字前所未有,但它並沒有產生通貨緊縮,相反,它是非常勉強才控制住了通貨膨脹。雖然美國存在貿易赤字,但它的失業率是所有主要發達國家裡最低的,僅次於日本。聯邦德國的製成品出口和貿易順差同日本增長得一樣快,但失業率卻比美國要高。相反,日本的出口成倍增長,並獲得了空前的貿易順差,可其國內經濟並未急速發展,而是持續低迷,沒有創造任何新的工作機會。
那麼結果到底會走向何方呢?經濟學家認為,實體經濟和符號經濟必然會再次聯絡在一起。但是關於兩者再度結合的方式,究竟是“軟著陸”還是迎頭相撞,經濟學家們還存在著尖銳的分歧。
軟著陸方案——和其他大多數發達國家政府一樣,里根政府決心朝著這個方向走——期望美國政府赤字和貿易赤字同步下跌,並在20世紀90年代初實現盈餘,至少是達到平衡。屆時資本流動和匯率將保持穩定,使主要的發達國家生產進一步增長,就業率走高,通貨膨脹降低。
與此截然相反的是“硬著陸”設想。它認為,每一個赤字年度裡,美國政府的債務都在不斷增加,而且政府預算還必須承擔債務產生的利息,這導致赤字進一步擴大。由此一來,外界遲早會喪失對美國和美元的信心,一些權威人士甚至認為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那時外國人會停止向美國貸款,他們會把手裡的美元換成其他貨幣。這種“拋售美元”的結果,將使美元兌換率一落千丈。它還會在美國國內引起嚴重的信用危機,甚至是“清償危機”。唯一存在問題的是它將給美國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是通貨緊縮的大蕭條,還是爆發嚴重的通貨膨脹,甚至最可怕的瘟疫“滯漲”——經濟緊縮停滯而貨幣又在膨脹的狀態。
然而,還有一種完全不同的“硬著陸”。在這種設想中,日本,而不是美國,要承受一次艱難——相當艱難的硬著陸。主要的債務國美國,欠別人的外債全以美元結算——這種情況在人類和平史上還是第一次碰到。為了擺脫自己的債務,美國不需要拒付欠款,不需要申請延期償付,也不需要跟人談判尋求借新債抵舊債。它只需宣佈貨幣貶值,就能有效地剝奪外國債權人應有的債務權。
這裡的“外國債權人”,可以解讀為日本。現在日本掌握了美國一半的外債。此外,日本在國外的其他財產與債務也都是以美元形式存在的,這主要是因為日本擔心政府會失去對日元的控制,一直拒絕讓日元成為一種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總共算下來,日本銀行現在持有的國際資產,比其他任何國家(包括美國)的銀行都要多——整整6400億美元!美元的貶值會給日本帶來沉重的打擊,簡直等於是直接掠奪了它。
而且,硬著陸還會使日本的貿易和國內經濟受到重創。日本絕大部分的出口都是到美國的。如果出現前述的硬著陸,美國很可能在一夜之間轉向貿易保護主義:如果我們的失業率居高不下,顯然不可能允許大量進口。這將立即在東京、名古屋和廣島引起嚴重的失業潮,並給日本帶來一場真正的蕭條。
第1章 轉變後的世界經濟(11)
還有一種硬著陸設想。承受硬著陸的國家,既不是美國也不是日本——也不是任何工業發達國家,而是已經承受了損失的初級產品生產國。實際上,幾乎所有的初級原材料都是使用美元交易的,因此美元貶值後它們的價格並不會隨之上揚。1985年6月到1986年1月,美元貶值30%,初級產品的價格已經下跌了。這樣一來,日本幾乎不會受到美元貶值的影響,畢竟,它保持美元平衡只是為了支付原材料的進口,而日本進口的其他產品很少,也沒有外債。美國同樣不會受到影響,甚至還能受益,因為美元的貶值使它出口的工業產品變得更有競爭力。可對初級產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