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引導孩子喜歡上學習化學。
孩子用錯了學習方法而導致偏科,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尋找這一學科的學習規律。例如,歷史這一科目的知識點很多,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把這些知識點“串”起來記憶。
孩子對某一科目的老師有意見而影響了學習成績,家長就要做好孩子、老師雙方面的溝通工作。例如,孩子不習慣老師的講課方式,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去適應這種講課方式,家長還可以找老師溝通,聊一聊這種講課方式是否存在弊端,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講課方式等。
……
相信在家長“對症下藥”地積極參與下,每個孩子都會擺脫“弱勢科目”,告別“跛腿時代”。
與七八年級孩子溝通,更需要技巧
孩子升入初中之後,大多數家長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孩子越大越不聽話了,越大越難管了!”
其實,確切地說,並不是孩子不聽話了,也不是孩子難管了,而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缺乏溝通了。家長與孩子缺乏溝通,就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麼,家長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自然就不理解孩子的行為,在這種狀態下,家長自然會覺得孩子不聽話。
除此之外,也是孩子的變化讓家長覺得孩子越來越難管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尤其是進入初中之後,孩子的自我意識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大約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孩子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家長說什麼就聽什麼,他們有了自己的思維,他們開始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對待周圍的一切事情。
面對孩子的這些變化,很多家長一時之間適應不了,再加上他們還在沿用以往的方式與孩子溝通,於是,便出現了下面的情況:
孩子這樣評價與家長的溝通:“與爸爸媽媽聊天真沒勁,他們要麼就‘嗯、啊’兩聲應付我,要麼就是我說什麼他們都聽不懂,拿我當外星人一樣!”
家長則這樣評價與孩子的溝通:“讓他多穿點衣服,他嫌煩;讓他好好學習,他嫌煩;讓他早點回家,他嫌煩……真不知道什麼才能讓他不煩!”
……
孩子跟家長分享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家長卻說孩子不務正業,因此,孩子就會失去與家長溝通的積極性,以後有什麼心事都不會向家長訴說;而家長天天嘮叨的那些內容,孩子又會感覺很煩,因此,就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親子之間除了學習,就沒有別的溝通的話題;而關於學習的話題,由於家長說得太多了,孩子很快就便練就了“左耳朵聽,右耳朵冒”的“神功”。
在這種狀態下,一種可悲的現象便產生了:家長與孩子同住一個屋簷下,但一天卻難得說上幾句話,更不用說做在一起聊天、談心了。
對於這些七八年級的孩子來講,這是非常危險的情況。這一階段的孩子正處在青春期,在很多情況下,他們都需要成人為他們指引迷津,如果家長與孩子之間存在著溝通障礙,這些青春期孩子的人生道路就很容易會走歪。
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接觸過很多這樣的事情:
有些孩子常常說父母不理解自己,因此陷入抑鬱狀態,甚至動不動就會產生輕生的念頭;
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平時也很聽家長的話,一直是家長口中的“乖寶寶”,但卻在家長毫無預感的情況下離家出走;
有些孩子因為與父母發生矛盾,就像那些所謂的“哥們兒”傾訴,結果在這些“哥們兒”的“幫助”下,孩子很快就學會了吸菸、喝酒、打遊戲,甚至不惜去做違法的事情;
……
而教育學家的研究也表明,生活中之所以有那麼多的青春期孩子走上歪路,主要是由於他們與家長缺乏溝通而引起的。
我曾在七八年級的班級裡做過這樣的調查,我問這些孩子:“當你有心事時,你最願意向誰傾訴?”結果大多數的孩子都說願意向朋友傾訴,或者向日記傾訴,也有一些孩子說願意向老師傾訴,但卻很少有孩子願意向家長傾訴。
看來大多數的青春期孩子與家長之間都存在很深的溝通障礙。由此可見,要想讓這些七八年級的孩子健康成長,並防止他們誤入歧途,家長們一定要在與孩子保持溝通上多下工夫。
在多年與這些青春期孩子接觸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覺到了,與他們保持溝通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但家長們千萬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只要家長能夠拿出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來與對待這些孩子,溝通障礙是可以消除的。當然,最完美的溝通境界是,讓孩子把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