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戰略人才
朱由檢看完了也很高興,覺得陳燮辦事很靠譜,凡事用數字來說話。這才是做事實的典範,指著賬本道:“這個陳思華,確實有一套。這個記錄的賬本,朕這種外行,都能一目瞭然。各府、州、縣,存錢糧幾何,有哪些日常開始開銷不可避免,都寫的清清楚楚。”
朱由檢高興了,立刻把內閣大臣們叫了進來,拿出陳燮的奏本道:“各位愛卿,陳思華上的奏本,大家都看家了。朕覺得這個表格不錯,外行人都能一目瞭然,今後就戶部按照這個格式來做總賬。”
賬目這個東西,從來都是很敏感的。做假賬這種事情,就算是現代社會各種先進的記賬模式面前,做假賬也不是什麼難事。無非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做假賬和查賬的,就是矛和盾的關係。
當然了,現在陳燮造出來的矛,實在是太鋒利了一點,這個盾還沒有同步進化,自然被打的潰不成軍。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你能耐,你牛逼,老子不用你,能奈我何?
擺在內閣諸位臣子面前的,就是這麼一個現實。最懂行的戶部尚書候徇,這時候本該是他發言的,他卻閉口不言。就這麼一個舉動,這幫人別的本事沒有,這種事情腦子都活的很。一看候徇閉口不言,大家都反應過來了。這事情,不能搞。
反應過來之後,大家多少有點埋怨的看著候徇,不帶這樣的,欺負大家是外行。事情捅到君前來了,大家一起被拉下水。太尼瑪不是東西了。候徇也沒法子。這事情讓他單獨跟皇帝說不能這麼辦?那不是自己挖坑埋自己的麼?所以啊,大家一起來,沒看出來問題是你們的能力問題。與我何干?
朱由檢一看大家都閉口不言,心裡奇怪了。這是好事啊。這麼好的模式,為何大家都不發言呢?心裡不悅,朱由檢開始點名了:“候卿,你是戶部尚書,你來說說看。這種記賬方式,該不該推廣?”
候徇被逼到牆角啊,心裡那個怨恨別提了。這事情不能我一個人扛吧?所以拿眼神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全都在低頭打坐啊。這就不要怪我了,呵呵。候徇心裡來了火氣,拱手道:“陛下,此記賬方式確實不錯,臣以為,不妨在早朝上議論。畢竟臣不過是一孔之見,讓大家都來看看說說,集思廣益嘛。”
候徇不能一個人扛這個事情,自然要丟出去滿朝大臣一起背鍋。朱由檢就算是腦子壞掉了,這個時候都能看出不對來了。當即把臉色沉下來。他不怪候徇,文官們的彎彎繞,他心裡很明白。候徇肯定了這種記賬方式的好處。但是又不確定的態度,已經說明一切。反倒是這些內閣大臣們,一個一個的裝聾作啞,這讓朱由檢異常的惱火。
好嘛,這些就是朕的股肱之臣?明明是對朝廷有好處的事情,卻不肯表態。你們到底想幹啥?你們到底在顧慮什麼?朱由檢的腦子裡一聯想,問題就很多了。
候徇這一招真夠狠的,一下把一干大臣都逼上了懸崖。不說話肯定不行了,朱由檢正在看著他們呢。“陛下。臣以為可推廣,亦不可推廣。”孔貞運先開了口。說完這句就沒下文了。
朱由檢的臉色更難看了,你說話說一半。啥意思?好在總算是有態度,繼續看別人。
賀逢聖只好拱手道:“臣不懂這個,好壞難辨,不宜妄言。”
黃士俊一看他也得說,上前拱手道:“臣以為,茲事體大,不妨先緩一緩。切忌操切!”
楊嗣昌這個時候也只能發言:“陛下,臣以為不可,非不善也,時不濟也。”
這話有點乾貨了,朱由檢精神一震,心說這才對嘛。好歹給個準話,不然我怎麼知道該怎麼決定?楊嗣昌系前文提到的那個三邊總督楊鶴的兒子,他是三月進的京,因為在地方工作出色,朱由檢招其招對。楊嗣昌跟朱由檢說:“大明若亡,必亡於流賊。”就這話來說,站在歷史的角度看,真是無比的正確。接著又提出一個戰略構想,“四正六隅,十面張網”。
何為四正?湖廣、河南、陝西、鳳陽,何為六隅?山東、山西、應天、江西、四川、延綏。就戰略而言,這是一個很牛叉的戰略,縱觀明末,真心沒人能像他這樣,站在戰略的高度來看待明朝的亂局。
這個戰略的核心思想其實就是一句話:攘外必先安內!
如果讀史還讀懂了,就不難理解這句話,真的太正確了。放在任何時候,都是正確的。當然,這個正確,是建立在喊出這個口號的人是在朝,而不是在野。
這次招對,朱由檢說:“恨用卿晚。”客觀的說,楊嗣昌真的是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