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朱慈烺深處深宮,對海外世界的瞭解也不少了。因為開海,大量的財富進入國庫,進入內庫,得到好處的大明皇室和宗室,絕對不會放手的。得到好處的官僚和士紳,也是不會輕易罷手的。掠奪南洋,掠奪印度,這些事情在國內就算沒有人去主動宣傳,民間也有很多說法。
發展工商業的重要性,已經不容諱言,斷人財路殺人父母,這道理很簡單。現在大明工商發展最大的瓶頸,就是教育制度的落後。一個國家有九成九的文盲,讀書人就那麼一小撮,略通格物的少的可憐。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義務教育就是辦法。
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在江南推廣義務教育,受到的阻力不會太大,時機和條件都是成熟的。江南是特區省之一,先行推廣,今後往全國去。義務教育不一四書五經為主,粗通文字、算學,培養的不是官員,而是民間所需之工匠。
陳燮刻意淡化義務教育給官員帶來的威脅,這一點可謂用心良苦。說起來還是老辦法,先培育一個階級出來,這個階級叫做有文化的工人階級。重點還是要立法,透過法律來推行這個事情,以陳燮的強勢,在民間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阻力。
朱慈烺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三年義務教育,設女校,女娃是否上學自願,但是一旦上了學,朝廷有獎勵,具體什麼獎勵,這裡沒說。江南治下,每戶人家二丁抽一,涵蓋的範圍是8歲以上14歲以下。關鍵還是這個義務教育是免費的,讀書不收錢,就收點雜費。其他的具體補貼什麼的,這個要看各省自己的財政狀態來決定。
總而言之,需要以法律形式確定的,這個三條。第一,設男校、女校,朝廷出錢。第二,上學的年齡而適用範圍人群。第三,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投入的大小。
朱慈烺很快就看完了,頗為欣慰的是,最大的麻煩和阻力不存在了,內閣達成了一致。唯一的不爽就是陳燮要親自去江南坐鎮,推動這個事情。仔細一想,沒有這一條,內閣能達成一致麼?管這教育的禮部,還不得鬧翻天啊。
就這樣吧,整理成檔案之後,以邸報的形式下發全國,皇帝蓋個印,這事情就算是過了。大家別鬧騰了,偃旗息鼓吧,別把這貨給惹毛咯。朱慈烺的想法很好,朝廷大臣也挺配合的。妥協的結果出來之後,除了個別老頑固還在鬧,沒太大的動靜了。京師裡唯一不爽這個事情的,就是朱媺娖了。陳燮去江南,她不能跟著去了。兒子必須留在京師的,這是誰都無法改變的事情。鄭妥娘和柳如是倒是高高興興的收拾行囊,準備回江南。
最終這個事情在朝會上討論的時候,陳燮往前一站,大臣們都沒啥太大的動靜。順利的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下來,陳燮又提了一個建議,南直隸太大了,不好管理,乾脆一點以長江為界,劃分為江南、江北二省,取消所謂的南直隸。現在是和平時期,亂七八糟的巡撫都撤掉,每個省設一個巡撫就行了。至於南京留都,繼續保留就是。南京的六部,也可以取消了,大明現在到處都缺官員,南京六部的官員可以有地方發揮了。
南京六部,一直就是個閒置機構,手裡沒權,品級再高都沒用。
朱慈烺故伎從演,再次以邸報的形式發往全國討論,這一討論就出問題了,江北不幹啊。哦,好地方都歸了江南了,合著江北就該窮啊?不行,就算是要分開,也不能江南作為一個省來用。這事情吵的很厲害,從地方吵到京師。最後還是御前會議來決定。
始作俑者陳燮在內閣會議上很乾脆的建議,既然不能按照長江為線,那兩個省都有江南江北好了。嗯嗯,就分別叫江蘇和安徽好了。怎麼劃分?簡單,陳老爺直接拿出地圖來,在上面畫線。這個事情的關鍵,還是南京六部,很自然的六部不會鬧騰,都閒的快發黴了,誰願意呆在南京六部誰待著。
為了義務教育的順利進行,陳燮搞出這麼一個巨大的動靜,也是蠻拼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