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不是一個頻道
現在的大明制度就是一個毛坯而已,半成品都算不上。即便如此,內閣的一堆大佬,對外防備排擠陳燮,對內爭鬥不休。也不知道這幫人的腦子是怎麼想的,難道真的以為陳燮好欺負麼?反正陳子龍是沒法理解這些人的心態,明明整個京師的實際控制權還在陳燮手裡,只要陳議長一聲令下,軍隊隨時可以出動滅了這幫人自以為是的傢伙。
陳子龍的想法屬於正常的思維模式,現在的大明政府本身就一直不太正常。建新之初,陳燮就有機會拿下整個朝廷的控制權,但是他放棄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還真別說,內閣那幫傢伙真是聰明,算準了只要不碰陳燮的底線,就可以不斷的試探。說起來他們真的挺無奈,手裡沒兵權,只能用這種方式來捍衛利益。即便他們明白有點類似貓抓老鼠的遊戲,也都預設了這種遊戲規則。除此之外,他們也沒有太好的法子來維護他們視為聖神的“大義名分”和“士”的利益。
這麼說吧,這些聰明人一直以為,真正限制陳燮去碰觸底線的,就是這個大義名分。不然你怎麼解釋,陳燮現在的力量,居然寧願離開內閣去海外發展呢?對他們來說,這是最合理的解釋。或者說,根本就無法明白陳燮內心深處那份顧,其實是源自對民族元氣和文化傳承的一種保護措施。不然的話,陳燮跟“清風不識字”有什麼區別?
中華大地經歷過多次文明浩劫,陳燮不想再重複一次而已。簡單粗暴的武力固然直接有效,但是相對於整個中華文明而言。陳燮真的不希望再上演一次君主集權的盛世。尤其是文化被閹割之後的盛世!
總而言之,大家不在一個頻道上,陳燮所思所想,跟那些人完全不是一條發展線路。既然如此,那就讓大明走一條自我發展的道路把。拓展民族生存空間的活,交給海外聯盟來做,同時還能敦促大明的自我發展和改變的進度。
陳燮從來不是一個高尚的人,更不是一個純粹的人,也不是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說到底,原因有二。一個是怕麻煩和缺乏趣味性,內鬥也好,殺自己的同胞也好,都是很麻煩和無趣的事情。第二個原因,就是所謂的民族主義了。陳燮從來都不否認這點。
陳子龍都覺得無法忍受的事情,陳燮卻覺得無所謂。道理其實很簡單,在不斷的妥協的過程中,大明朝的政治制度已經被陳燮改的面目全非了。朱由檢苦心恢復的明初君主高度集權的內閣制度,現在當然無存不說,甚至連皇帝的大多數權力,都被內閣取代了。
如果能和平演變達到目的的話,何必動刀動槍呢。這就是陳燮的初衷之所在了。換一個角度來說。整個大明因為自身的緣故,對陳燮的體系根本不足為患,甚至陳燮還希望。大明能夠對他打造的體系構成威脅。
海外聯盟在大明的旗幟下,與大明是伴生關係,何嘗不是互相競爭的關係?
“二位兄臺,一路辛苦了!”陳燮沒有外出相迎,還是站在正堂門前的臺階上拱手致意。錢謙益和史可法的臉上除了疲倦之外,沒有太多的情緒。相互拱手致意。相讓一番陳燮率先入內,落座之後奉茶的侍女退下。史可法迫不及待的開口了。
“思華,朝鮮、東瀛、琉球。都是大明的藩屬,思華所為,多少要顧及朝廷的臉面。”
史可法是性格使然,他就不是那種喜歡兜圈子的人,當然其性格中缺少決斷力的一面,歷史已經證明了。對付他,陳燮遊刃有餘,更不要說還有一個屁股坐歪的錢謙益。
“憲之,這話跟我說不著吧?尤其是東瀛,德川幕府多次希望溝通與大明的關係,似乎都被朝廷毫不留情的拒絕了。至於琉球,薩摩藩入侵之時,朝廷似乎也沒什麼好法子。說起朝鮮,呵呵呵,還要我說什麼呢?”陳燮很平淡的回了一句,從容的端起茶杯抿一口,當然這不是端茶送客,陳燮不喜歡搞這一套。
史可法頓時無語,陳燮說的意思,他很明白。朝鮮也好,琉球、日本也罷,在大明自身難保的時候,怎麼可能兼顧的上。朱由檢時代的大明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史可法心裡很清楚。所以說,作為宗主國的大明,根本就沒資格說三道四。
“思華,總要顧及在下這個禮部尚書的感受。”史可法啞口無言的時候,錢謙益開口打圓場了。改制後的禮部,多了一個很專業的部門——外交部,過去的禮部不再了,但是內閣大臣錢謙益,管的還是過去的禮部那一攤事情。習慣上,大家還是會把過去的禮部拿出來說。
“牧齋先生差矣,如果不是顧忌朝廷及各位的交情,二位還能坐在這裡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