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家的自覺行為。他喜歡這種感覺,多年不平凡的經歷之後,錢對他來說已不再那麼重要了,他需要某種更有效的精神慰藉,而這種取之社會,回報社會的慈善行為多少讓他產生身為人類精英的感覺。
身邊的玻璃圓桌上放著一份今天的海門晚報,人物週刊的封面上,丁家齊也是佇立在落地玻璃窗前,臉上掛著的笑意書寫著“成功”兩個字。
他早年的浴血打拼就是為了拍一張像這樣的照片嗎?
丁家齊的思緒隨窗外的白鷺飄飛。那個女記者把他塑造成一個真正的慈善家,而不是像他設想的那樣,成為有著出色商業能力和人生智慧的大人物。不過這也挺好,或許比原來的設想更好,最起碼,這篇文章因此而基本屬實——只有丁家齊自己知道,在接受採訪的三個小時裡,他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撒謊。
資本家後代,童年隨父逃亡美國,海外接業,家族中興,重歸故里,借改革開放之力事業做大……這一套說辭聽起來很真切,有人名、地名、準確的時間表、詳細的事件、生動的細節,有必要的話,還有各種證件,甚至照片以備查驗。在各種場合訴說過多次之後,丁家齊有時自己都感覺發生過這些事。
但事實上,他過的是怎樣一種童年啊,在他真實的記憶深處,永遠是黴爛的骯髒氣味和讓人絕望的飢餓感。他沒有去過美國——那是發財之後的事;他也沒有一個資本家父親,那個可憐的中學教師,在受盡批鬥,妻子出走之後,一句話都沒給他留下就投海自盡;他沒有歸國興業的風光,只有一部充滿血和汗的個人奮鬥史。
那是真正的鮮血,許多人的。和所有的黑道老大一樣,他的原始積累瘋狂恐怖,靠著精明的判斷、過人的運氣、隨時準備同歸於盡的狠勁,還有不斷的學習,才終於走到了今天。學習,這是他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