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大和級超級戰列艦;英國人不甘示弱直接從德國採購了兩艘卑斯麥級戰列艦,本國也開始建造胡德級戰列巡洋艦的第二艘姊妹艦。
美國海軍也開始了自己的戰列艦補完計劃,義大利正在拼命的建造新式的維克托級戰列艦——當然德國也下水了自己的超級海軍主戰兵器:航空母艦。
德國的齊柏林級航空母艦,一共兩艘,幾乎是同時下水。首艦舷號001,被命名為齊柏林號;第二艘舷號002,被命名為卑斯麥號。艦長275米,寬度44米。
兩艘航空母艦的滿載排水量都是28000噸,這在1935年可以算是航空母艦中的大個頭了。而且這兩艘航空母艦都使用了封閉式甲板和封閉式機庫,可以保證戰鬥機在北大西洋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得到良好的儲存。
通直的巨大飛行甲板,島式艦橋,與艦橋融合為一體的單個煙囪,德國的航空母艦在每一個設計上都無限接近了後世的航母外形,除了兩個升降機位於航母飛行甲板的中央之外,它可以說就是一艘標準的未來航空母艦。
艦上沒有裝備任何大口徑火炮,僅僅在兩舷裝備了12座博福斯高射炮作為防空武器,剩下的空間都留給了燃油和飛機彈藥庫,不過因為缺少裝甲防護,艦上大量使用了水密艙來止損,所以增加了噸位。
兩艘航母都配備有可以摺疊機翼的海軍型fw…190d戰鬥機35架,可以摺疊機翼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28架,偵察型fw…190飛機4架,備用飛機各一架,總裝載飛機架數70架。
對比英國同一時期的航空母艦,德國航母在資料上並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優勢,英國正在建造中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只有20000噸,卻可以裝備60架飛機。
這是德國航母的量產化帶來的惡果。德國海軍為了追求造船速度,標準化了許多船體結構和零件,所以也就造成了許多戰艦上必須用民用標準的裝置和零件,這麼一來就浪費了許多空間還有重量,這也算是在數量和質量間的一種妥協。
妥協的劣勢是航母防護能力下降,作戰能力一般,不過好處也同時顯而易見:這兩艘航母從建造到下水棲裝,最後到可以出海作戰,一共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而同時開工建造的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至今還在船塢裡躺著。
兩艘航母一下水,德國海軍新的公海艦隊立刻就組建成型了,雷德爾海軍上將親自指揮這支艦隊,擁有2艘航空母艦和4艘巡洋艦以及8艘遠洋大型驅逐艦。這支艦隊在北海試航,雷德爾彷彿又找回了德國公海艦隊在北海上遮天蔽日的歲月。
另外兩艘航母分段製造的船體立刻就被送進了船塢,造船廠的工程師自豪的告訴海軍技術人員,德國海軍用不了10個月就可以再擁有兩艘一模一樣的航空母艦,那個時候德國海軍將會成為北海上一支令人生畏的軍事力量。
阿卡多親自褒獎了基爾港的造船工程師還有工人們,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繼續生產德國海軍的各種戰艦,在軍港代替出海了的雷德爾陪同元首的是海軍副司令鄧尼茨少將,他給阿卡多的計劃書中把德國海軍做了系統的規劃。
在未來的3年內,德國海軍將成為擁有航空母艦6艘,巡洋艦18艘,遠洋驅逐艦33艘,其他防禦護航用驅逐艦60艘,各型潛艇170艘的龐大海軍。一旦裝備這些軍艦,海軍將會用潛艇狼群戰術撕毀英國海上補給線,然後艦隊決戰用航母艦載機一舉徹底摧毀英國皇家海軍。
這份雄心勃勃的未來海軍發展計劃是在有點讓阿卡多哭笑不得,如果給海軍裝備瞭如此龐大的艦隊,那麼德國的陸軍就只有用手推車征服世界了——空軍更可憐,因為手推車不會飛。
事實上在阿卡多的計劃中,開戰的時候德國擁有4艘航母和足夠數量的護航艦,已經算是滿天神佛保佑德國了。弄不好戰爭就會在未來一年內爆發,到時候海軍能馬上出戰的也可能只有手上的這兩艘航空母艦。
說句實話海軍水面力量能不能贏實在是讓人心裡沒底,沒準還要靠德國潛艇才能穩住漫長的海岸線。因為海軍航空兵的作戰能力目前為止還有待檢驗。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可不是把陸地飛機搬上航母就完事的。
德國為海軍斯圖卡開發了專用的對艦航空炸彈,裝備延時引信,不過實際作用還沒有得到檢驗。斯圖卡作為陸地俯衝轟炸機可以算是不錯的設計,可是海上俯衝攻擊軍艦卻是危險瘋狂的舉動,所以阿卡多本就沒指望斯圖卡有多少戰鬥力;魚雷卻是由多功能的fw…190戰鬥機投放的,因此還要定期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