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週刊也在文章中高調評論:德國人不僅會造大炮,也同樣嚮往和平。
公約的簽署,讓阿卡多倍感無力,大德意志黨內部的政府派和商人聯盟最終向世界各國妥協了,他們放棄了一部分國防軍的利益,換取了自身更大的利益,雖然在表面上來看德國失去的少得到的多,可是就大德意志黨內部來看,商人和政客的勢力隱隱蓋過了忠於阿卡多一個人的國防軍軍方勢力。
他能做的只有默默的發展黨衛軍,把這個準軍事組織擴大到了10萬人——這還不包括國防軍的蓋世太保,僅僅是類似衝鋒隊的打手還有幹部。雖然比起衝鋒隊30萬人的規模來黨衛軍並不占人數優勢,不過這些人多數是退伍士兵還有現役軍官,訓練水平和武器裝備明顯要好於它的對手。
同時國防軍也沒有閒著,又秘密給第25師、26師兩支部隊採購了40輛3號突擊炮,並且秘密封存了30萬桶蘇聯運來的抵債石油。用作今後的戰略資源儲備。
當然,除了阿卡多不喜歡《洛迦諾公約》之外,還有一個人對這個公約火冒三丈,這個人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公約的簽訂讓德國的經濟略微好轉,他的納粹黨宣揚的反猶**話題就不再惹人關注,所以納粹黨的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眼看著國會選舉就要來臨,他承受不起又一次失敗了。
第68章 68諾貝爾合平獎
“你不打算遵守這個公約?”斯特萊斯曼有些失望的看著面前的男人:“要知道我們借這個機會排擠打壓了國防軍,已經讓主席不滿了!他最近正在抓緊時機培養自己的力量,這是我們的損失。”
“遵守公約?”矮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