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高層只敢私下裡發發牢騷,遠遠沒有上升到國會意志這種高度。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動員了40個師的本土守衛部隊,準備迎戰可能出現的日本登陸部隊。在羅斯福的堅持下,有4個師的美國精銳部隊被送往中東地區,甚至包括新生產的300輛M4謝爾曼坦克。羅斯福希望加強巴頓的力量,打贏北非戰爭以穩定局勢。
這一點上羅斯福和軍方的幾個高階將領有著嚴重的分歧,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指揮官尼米茲和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將軍都希望美國率先展開太平洋上的反攻,而羅斯福個人覺得美國應該先解決北非戰場。
最終美國將軍派獲勝,他們將大部分的美國士兵送到太平洋上死守島嶼,拖延日本的進攻時間。而羅斯福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巴頓爭取到了4個師的美國大兵。只不過坦克被削減到了200輛,飛機也只有110架。對比同一時期的德國北非力量加強來說,這些部隊也僅僅只能算是勉強維持罷了。
然而,另一個方面又傳來了讓美國人有些鬱悶的訊息,澳大利亞撤軍的執行並不完整。事實上大家都知道讓澳大利亞的部隊放棄本土撤退回美國這簡直就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命令,那些本土軍隊絕不會放棄自己的家園。
執行放棄澳大利亞命令的過程中也確實出現了各種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青壯士兵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家人。美國只好動用能找到的所有船隻,搶運澳大利亞的家屬到南美還有美國,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