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之人,怎麼跑到這裡來了?”
葉昊天避無可避,只好站起身來,對大家抱了抱拳,朗聲說道:“弟子非是佛宗科班出身,佛學知識有限,說錯了請諸位師傅不要笑話。”然後他轉頭回答佛祖的問題:“弟子愚見,佛宗的弘法不力可能有兩個原因。”
佛祖“哦”了一聲,眼中神光聚然增強了很多,鼓勵道:“說來聽聽。”
葉昊天大著膽子道:“第一個原因或許與佛經有關。弟子的意見剛好和文殊菩薩的意見相反。我認為佛學理論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簡直是浩如煙海,汗牛充棟。這麼多的經文即是好事,也是壞事。說它是好事,是因為每部經文都是菩薩、諸佛心血的結晶,代表了一個人辛苦修佛的經歷,是佛學研究的珍貴寶庫。說它是壞事,是因為每個人精力有限,很難將那麼多經文全部仔細閱讀。所以,弟子的意見是,需要答理加強佛經的管理工作,最好能將無數的經文總結壓縮為一本小冊子,最多不超過幾十頁,那樣才能方便推廣。”
佛祖聽完雖然沒有說話,臉上的笑容卻慢慢恢復了。。臺下有人不以為然,起身大聲說:“修佛將就資質,必須有大智慧才能修成。有了大智自然不怕佛經多;沒有大智,再修也很難進步。”
葉昊天微笑辯解道:“弘揚佛法的目的不在於造就幾個高僧菩薩,而是為了救苦救難,讓普通的百姓找到失去的佛心,從而提高整個人類的佛心水平。這樣說來,佛經自然是越簡單越好。”
臺上的文殊菩薩鼓掌道:“好,我同意昊天大帝的觀點。修佛與智力關係不大,只要有一分上進心就夠了。”
臺下也有不少人表示贊同。
更多人這樣表示:“嗯,說的似乎也有道理,不過……可是……”底下的聲音低不可聞,顯然即有認可的地方,也不是完全同意。
佛祖不動聲色的看著眾人,然後對葉昊天笑道:“你說的第二個原因是什麼?接著講吓去!”
葉昊天見自己的發言沒有被全盤否定,心裡頓時增強了信心,一下提高了聲音說:這第二個原因跟佛教的出世態度有關。佛宗的修行之所選在山林野外風景秀美之所,遠離百姓,力圖建立無災無難和平的一方淨土,為渾渾噩噩的百姓樹立樣板,從而將百姓中的優秀人士吸引過來。這種想法是好的,可是卻容易與民眾產生隔閡,不利於弘揚佛法。
這個問題引起很大反響。話音剛落,就有不少人站起來,其中還包括葉昊天身邊的金地藏。
金喬覺高頌佛號,目視葉昊天道:“淨土必須遠離百姓,這是佛宗久遠以來的傳統,不出家就不算僧人!同時這也是有現實條件決定的,不遠離鬧市很難修成真佛!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無法擺脫名利,如何修佛?這一點相信在座的各位都身有感觸!”
葉昊天環顧四周,一眼看見周圍站起無數人來,大家都躍躍欲試,張口欲言,那架勢彷彿要審判自己一般。於是他仰天打個“哈哈”搶著說道:“諸位師傅莫急,先聽我解釋清楚。弟子有個想法,名之為人間佛教。這就是說將佛教的基本原理傳播給普通的百姓;百姓願意出家則出家,不願意出家做個居士也可;修習佛法不必非要到寺廟裡去,身在叫中一樣可以修持,這樣就可以打破佛宗與百姓相互隔閡的狀況,使佛宗發揚廣大。”說道這裡他暫時挺了下來,想看看大家的反映。
周圍的人議論紛紛。有的贊同:“這個說法不錯,可是具體怎麼辦呢?”
有的不已為然:“這種說法老早就有了,又不是什麼新鮮的玩意,想的很好,實際卻根本就無法執行,很多所謂的居士純粹是佛門敗類。”
更多人道:“在家修佛也不是不行。可是顯然不如出家修佛好。”
葉昊天等眾人吵吵嚷嚷了好大一會,才有微微一笑說:“佛法也不一定非要修到及至,應該量力‘而為。能修多少是多少。多修一條就多一分福氣,即使不能修全也有莫大好處。如果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群體,甚至每個不同的人都以佛法‘立場互易‘的平等觀來處理相互之間的關係,把歡喜佈滿人間。使世界融合一體,不分種族、國籍,同中有異,異中有同,而能和睦相處,創造安和樂利的社會,人類社會就成了和平寧靜的佛國淨土了。”說道這裡他嘎然挺住了,心道:這不就是儒家的大同世界嗎?看來無論是佛家還是儒家,都有相同的地方,說不定能夠互相借鑑,互相融合呢?
聽了這番話,在場之人大多紛紛點頭,但也有人表示反對:“修佛就要努力修到底,怎麼能修多少算多少呢?這種態度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