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浩失利後被廢為平民,到了浙江衢縣,一天到晚地用手指在空中寫字。周圍人莫名其妙,偷偷觀察,發現他寫的是“咄咄怪事”四個字。殷浩的“咄咄怪事”寫了沒幾年就死了,不過卻為後世留下了“咄咄書空”這個典故。
想到這裡,葉昊天禁不住“呵呵”笑了,可是立馬看到面前的殷東平,急忙收住笑容,拍了拍對方的肩膀,安慰他道:“令祖獨立特行,很有個性。殷兄平日沉默寡言,這一點跟祖上差別很大啊。”
殷東平並不介意他的笑容,跟著乾笑了兩聲,意味深長地說道:“兄弟有所不知。先祖北伐失利之後,每日‘咄咄書空’,並不是真的發了瘋,而是在揣摩北伐時得到的一本書。可惜他至死都沒有弄明白。不過那本書卻沒有失傳,而是從東晉一直傳了下來。那以後,我們長平殷家的後世子孫有兩條家訓,其一是多幹活,少說話;其二是背熟那本令先祖‘咄咄書空’的書。”
葉昊天詫異地問道;“這麼說殷兄悟出來了?”
殷東平點點頭,沉聲道:“那書長有兩萬餘言,我本來想了很多年都想不明白。自從服下兄弟的昇仙丹之後,忽然神智大開,琢磨兩月之後,總算給我想明白了。”
葉昊天本身也是個書蟲,聞言興奮地道:“那是什麼書?是否很有趣?”
殷東平答道:“那是一本《握奇經》,又稱《握機經》、《幄機經》。序言說是黃帝的大臣風后所寫,周朝的姜太公加以引申,漢朝的公孫弘註解。書中所述包括行兵佈陣諸般總綱,以及奇門陣法三十六幅。我已將書編輯加註,獻給兄弟,也算是我的一點心意。”
說完從袖中取出一冊書來,遞給葉昊天。
葉昊天大喜過望地接過書來,笑道:“如此一來,清剿倭寇的事就更加輕鬆了!”他自己有了鬼谷子的七十陣以及洪荒九陣,並未將《握奇經》看得太重。只是他有事在身,無法親自參加抗倭之戰,現在有了精通陣法的殷東平,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想到這裡,他探手將刻有鬼谷子七十陣的玉簡取了出來,連同一粒仙丹遞給殷東平,說道:“殷兄把這個帶上,仔細琢磨一下,應該有些好處。”
殷東平半信半疑地接過去,一看就呆住了,神不守舍地站在那裡,連葉昊天何時離去都不知道。
當天晚上,朱英和殷東平便結伴離開了王府。
葉昊天閉目靜坐了一會兒,發現自己因為出使倭國成功,又積累了兩百餘萬的儒功值。他心中高興,連忙將其全部傳化為神丹,結果在神仙榜上的排名又升高了五十位,達到一千九百三十位。
當他醒轉來時,一眼看見蘭兒悶悶不樂地坐在跟前,不知道在想什麼心事。
還沒等他開口詢問,蘭兒便自己說了出來:“我師傅也不知到了哪裡,好久不見,真有些掛牽。”
聽她這麼說,葉昊天也想起青陽真人,於是將龜鏡取了出來,先察看皓梵神尼的下落,再看青陽真人的情況。
結果發現皓梵神尼到了阿尼瑪卿大雪山下的九蓮庵;而青陽真人已經找到了赤陽真人、少陽真人、三陽真人和明陽真人,幾個人正在雲南巍寶山長春洞練功。
葉昊天和蘭兒對望了一眼,說道:“我們去看看,想來花不了多少時間,也算盡點孝道。不然良心不安,影響修行。先去看你師傅吧。”
兩人說走就走,沒有動用瀚海神州,甚至連天際飛帆也沒用,只是駕起祥雲飄了過去,盞茶功夫便落在大雪山下距離尼庵裡許的地方。
他們踏雪而行,剛剛進入尼庵五十丈內,便被一個頭帶道冠,身著紫袍的老者攔住了去路。
老者神情威嚴、面色不善地問道:“你們是什麼人?來此何事?”
蘭兒上下打量了對方一眼,覺得他不像壞人,於是躬身答道:“前輩安好,請問皓梵神尼是否在此?晚輩是神尼的徒弟。”
老道詫異地看了她一眼,問道:“此地白雪皚皚,千里冰封,很少有人能找到這裡,你們是怎麼來的?”
葉昊天開玩笑道:“我們歷盡艱辛,一路長途跋涉,翻山越嶺,整整花了三個月才找到這裡。請問前輩是什麼人?為何守在尼庵門外?”
老道眉毛一揚道:“瞎掰!貧道已在大雪山下布了機關,只要進入周圍五十里內,便會有警鈴響起。如今警鈴一聲不響,顯然你們來路蹊蹺!還不從實招來?”
葉昊天打趣道:“你那機關不太靈呢!早被我們拆了個七零八落,不信你去瞧瞧。前輩,我們要見皓梵神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