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2 / 4)

小說:明末一隻虎 作者:隨便看看

都有玻璃,極為普通。玻璃是與原時空的人們息息相關的東西,而且造價極低,很是便宜。

玻璃被發現並製造的時間比較早,五六千年以前,古埃及一位製造陶器的工匠,在一次從窯中取出陶盆時,看到陶盆裡有一塊亮晶晶的東西。這位聰明而細心的工匠,沒有放過這個意外發現的晶體,他分析陶土裡的成分,一次次試驗燒製,搞清了這亮晶晶的東西是沙子和蘇打混合物燒成的,這就相當於後來的玻璃製品。

大約在四世紀,羅馬人就開始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而到了1291年,義大利的玻璃製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

後來,義大利的玻璃工匠們製造出了無色的玻璃。無色玻璃透明度好、折光率高,除了可以用作建築的窗戶,像望遠鏡也需要。

因為技術的領先,使得玻璃的利潤極高。在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為了防止製造玻璃的技術洩露,義大利人把懂得製造玻璃的工匠、都送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生產玻璃,他們在一生當中不準離開這座孤島。使得義大利人成為在歐洲唯一掌握玻璃製造的國家。

1688年,一名叫納夫的人發明了製作大塊玻璃的工藝,從那以後,玻璃才成了普通的物品。在這之前,玻璃是非常珍貴的。

中國古代沒有玻璃這東西。只有琉璃。琉璃雖然接近,但並非現代意義所說的玻璃,它來源於陶瓷的上釉。雖然歷史上可能偶然出現有玻璃這種東西的實物。但並沒形成一種生產的品種,更沒引起人們的注意。

玻璃正式傳入中國是在雍正年間。當時廣州的對外貿易日漸繁榮。當年在廣州承接外洋商船貿易的洋貨行行商,在廣州建造了西方樣式的洋貨商行,最早進口的玻璃,就是鑲嵌在洋貨商行的窗戶上。

玻璃的製作工藝並不複雜,很簡單,現代製造玻璃的方法和原料跟古代幾乎沒有什麼差別。而且,製作玻璃的原料也極為尋常。

製作玻璃的原料有砂子(二氧化矽)、石灰石(碳酸鈣)、純鹼(碳酸鈉)。將這幾樣加在一起熔融後冷卻,就成為普通玻璃了。遠古時代也是如此製造,只不過當時對原料的成分把握的不是很準確,經常會有失敗的時候。這是因為玻璃的成分可以在很大範圍內變動的。

所以,李過正發愁怎麼才能做出蒸汽機上的觀察儀和壓力儀的時候,想到了玻璃。

所以,李過準備做出玻璃來,這很重要。

李過想做就做,立刻開始建廠房,拉沙子、石灰石和純鹼。另外,李過記得在砂子中加入氧化鉛能降低沙子的熔點。當然,便想方設法的尋來黑鉛礦石。也很幸運的找到自然界中的錳礦石。這種東西分佈很廣,是做白玻璃用的。

聽說李過要燒沙子,做什麼玻璃?宋應星一邊忙著製造大型的鍛壓機。一邊忙裡偷閒的來看稀罕。

結果,第一次燒出來的玻璃弄得一團糟。因為玻璃真的變成了一個亂團。

反倒是把宋應星佩服的不得了“我的天,我說虎爺,這是什麼東西,光滑透明,難道你燒出了水晶來了?了不得!”

李過正為玻璃不成形而生氣。聽見宋應星的誇讚,罵道“滾一邊去!少一天天溜鬚拍馬的。告訴你,老子這次搞失敗了!”

“失敗了?爺,你到底要做啥啊?”宋應星實在想象不出李過要做的玻璃是什麼樣。

李過仔細的回憶原時空玻璃的製法,他記得網上曾經有過影片,記錄的是將玻璃溶液製成平板玻璃最原始的方法。一種是拿著棍子將玻璃溶液挑起的垂直引上法或是向前引拉的平拉法,還有在玻璃快成型時、是在兩根轉動的輥子中壓出形狀來。

但這些方法李過一定是做不好,所以,李過決定將那三種方法留待以後工人們操作。為了製造平板玻璃成功,李過從真正意義上發明了攤法!和壓法!

這種方法很笨拙,生產力不高,但李過已經很滿足了。

攤壓法說白了就是將玻璃溶液往磨具裡一攤,然後再一壓。

李過命令宋應星給他打造一個帶凹槽的光滑鐵板,鐵板下生著火,溫度不能保持太高,能保證玻璃溶液的流動性最好。將玻璃溶液從坩堝裡倒進凹槽,等溶液水平之後,鐵板下慢慢的撤火。而上面則壓上一個設計好、帶卡槽的鐵板,等溫度慢慢涼了下來後,上下兩塊鐵板中間的玻璃溶液填滿了中間的縫隙,小心翼翼的弄出來,就成了玻璃。

儘管第一塊玻璃製出來後,玻璃裡面有氣泡,也有一些波紋,但是李過已經很滿足了,這可是自己親手的傑作啊!我李過真的是了不起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