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就成就了戴爾,現在這個時空,龍騰奪得了第一個釋出386電腦的榮譽,為此贏得了巨大的市場和利潤,雖然在歐洲荷蘭的Bell與美國的Dell、康柏之流很快就在龍騰之後順利地將自己的386電腦投入了市場,可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只要螃蟹無毒,很容易大補。
Bell是龍騰扶植的,雖然屬於多國聯合制造,可是Bell的主機板是龍騰支援的,雖然後來他們也研發了屬於自己的主機板,可一來時間尚短,還有很多技術沒有搞清楚,二來很多東西龍騰是有專利的,他們繞不開龍騰的專利,所以和龍騰還處於mi月期。 而戴爾則不同,經過龍騰的扶植後,由於是喝頭湯,儘管只比康柏早發行了幾個月,可是銷售業績比起康柏來高了不少,很快戴爾幾乎要趕上康柏的規模了。
可是戴爾終究是一代梟雄,很快德州佬就背叛了龍騰,開始直接和Intel勾搭上了,因為龍騰推出屬於自己的286晶片,Intel對龍騰起了防範的心思,於是在486晶片即將發行之際他們主動找上了戴爾,戴爾也是早早的在為486電腦做準備。 雙方可謂是jian夫淫婦,一拍即合,很快就簽訂了銷售協議,而Intel卻對龍騰過去地業務代表不聞不問,典型的不想再與龍騰就新的486晶片展開合作,至少短期內486晶片是沒有龍騰的份了。
而此時的IBM卻在張國棟的目瞪口呆之下推出了自己的386晶片!
PC地概念是IBM提出的,可是IBM卻在公司地連串動盪之中失卻了先機。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當時對IBM威脅最大的要數美國阿姆達爾公司。 該公司推出了H/200cha接相容機。 只要更換一下cha頭,就可以與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第三代電子計算機IBM/1400互換,由於H/200的運算速度比IMB/1400快兩倍,價格便宜5,從而直接威脅著IBM市場地位。 IBM 因不能立即拿出新產品對抗,只好憑藉雄厚資金以降價戰略實施反擊,其結果使資金不足的阿姆達爾公司陷於困境。 但是。 阿姆達爾公司很快又找到了出路,它與出資金充足的日本計算機制造商富士通聯合起來,並推出新產口470v/7同IBM抗衡。 與此同時,日立、三菱、日本電氣等製造電子計算機的廠商也聯合起來,積極開發新產品,湧入國際市場,向IBM發起新挑戰,致使IBM有失去市場主導權地危險。 要扭轉這一被動局面。 只有儘快開發出新一代產品。
為此,IBM不得不考慮如何建立一套有利於開發創新新的領域體制,激發公司的活力,以適應激變的競爭環境,爭取全域性的主動權。 IBM是一個以製造和銷售大型電子計算機為主的公司,小型計算機和微電腦市場則被日本廠商和國內其它廠商所控制。 這一新領域的突起構成了對IBM新的危機。 1980年。 在計算機市場上,雖然在銷售額上IBM還佔優勢,但是在實物戰上日本廠商和國內其它廠商地小型計算機佔了上風。 因此,IBM的利潤損失至少在5億美元以上。 IBM決心進入小型機和微電腦領域,進行全面戰略反攻,矛頭直指日本富士通,力圖拿下小型機和微電腦市場的王位。 IBM領導體制改革,正是為了實施其戰略反攻的要求。
1982年,IBM董事長卡里曾明確提出:要以對日戰略為中心進行組織改革,集中全力對付日本富士通和日立製作所等對手。 他認為:“只要能夠對付來自日本的挑戰。 那就可能戰勝世界上任何國家的挑戰。 然而。 這一時期,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進行了分解改組。 開始進入計算機領域,歐洲經濟共同體地計算機制造業也迅速發展起來,在西歐市場上採取統一政策與IBM相對抗。
然而IBM公司的最高層並沒有意識到最根本的問題,從七十年代末期開發,IBM就變得極其傲慢,效率低下、決策遲鈍,在八十年代中後期以後,在PC電腦方面,往往就比別的電腦公司要慢一拍。
IBM開始在微型機上主要挑戰的事蘋果,蘋果當時是微型計算機的主流,於是IBM便將自己的PC開放,公開各種技術標準,鼓勵同行進行仿照,而且IBM絕不收取他們的專利費。 有這樣的好事誰不願意做,於是一時之間大概十來家PC企業紛紛仿造IBM的PC。
蘋果當然不可能是開放地IBM PC地對手,實際上,就像後世的Sun公司一樣,雖然被Oracle收購了,可是在人們選擇Java地產品還是的產